这一刻,我就是我的中国

2020-10-01 07:18:38 作者: 这一刻,我就

(作者:高军 光明日报记者安胜蓝采访整理)

幕墙灯,闪耀自贸区青年梦工场

张赛,1993年生,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现任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前海交易广场项目总工程师。致力于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研究,主持完成的3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省级建设工程科学技术奖6项,省级工法4项。

张赛(左二)在施工现场。资料图片

张赛

“张工,灯槽交汇点很杂乱,灯光断断续续,核心区无法点亮!”2020年4月10日,班组长老张向我反馈外幕墙实体样板制作情况。这意味着,我又一次陷入困局。

此前,为确保灯槽安装一次成优,项目已经推翻了很多版设计方案。万万没想到,新一轮的实体样板做出来,依然无法让“钻石”亮起来,我明白当下别无他法,只能再次迎难而上。

这座深圳前海新区的地标——中建二局二公司承建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西区项目,外立面覆盖着217个三角形切割面、374条棱线、147个交汇点,精密程度就像一颗浑然天成的钻石。我的使命,就是带领团队“擦亮”这颗“钻石”——将棱线上镶嵌的“凸”字形铝板灯槽一一点亮。

2010年国庆日,“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我在网络上全程观看了发射直播的盛况,至今仍记得当时的激动和骄傲之情。时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级顾问、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院长王永志院士与学生座谈时说:“深空探测任务艰巨,航天事业大有可为。”由于我国探月工程的全部发射均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当时正在建设的海南文昌发射场也是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建,因此我立志到西昌去,到国家深空探测的“母港”去。大学毕业择业的时候,家人、老师、朋友也都很支持我的选择。能够做自己喜欢且有意义的事情,是一种幸福。

可能现在有些年轻人还在追求“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但是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很多领域需要不断赶超,很多超级工程需要人才去建设,如建设在贵州黔南州一个喀斯特洼坑中的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建设在四川锦屏山地下2400米处的全球最深的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这些工程铺就了中国迈向强国的复兴之路,这些工程的建设非常需要青年朋友们的踊跃投身。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接触了很多年轻的航天人,他们在各自岗位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不骄不躁,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一次次刷新中国航天史纪录。我想,这就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该有的模样。

(作者:于新辰 光明日报记者龚亮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01日08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按照现有设计方案,灯槽底板是一个平面长方形,多个长方形轴线在空间中是可以交汇到一点的,但长方形短边之间无法形成拼缝。所以灯槽底板必须是折板,唯有如此才能交接吻合。”我定了定神,斩钉截铁地说:“召开设计会,马上开!问题必须在一周之内解决!”

“攻坚小组”出征了,白天泡在工作室里反复实验,晚上集中讨论。连续120个小时,“攻坚小组”先后修订了12版方案,论证了无数种可行性。

困难接踵而来。设计方案完成,具体施工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幕墙系统由6层构造组成,每层的下料安装必须吻合。这就要求所有构件必须精准、快速下料。”综合考虑后,我决定利用BIM技术实现精准下料。

难度太大,大到有的工程师们提出质疑;耗时很长,长到可能满足不了项目工期。工期一点点逼近,这个国内首个深港合作的国际化青年创业社区要如期交付使用,我们会拖后腿吗?作为项目总工程师的我,感觉肩头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没有案例参考,那我们就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吧!”我们“胆大包天”地提出,使用dynamo编辑专用脚本程序,导入空间坐标,一键生成模型和数据导出。这一方案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哪个团队尝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