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蔡文姬:用才华武装内心,拒绝向命运低头

2020-12-02 15:15:34 作者: 一代才女蔡文

曹操掌握大局之后,怜惜昔日亦师亦友的蔡邕后继无人,打听到蔡文姬身在匈奴,便遣使者前往将她赎回。

虽说这是她日夜魂牵梦萦、暗暗期盼的日子,可当真得偿所愿时,看着两个孩子,她的心却犹豫了。

试问,哪个母亲不怜儿?

如果说,在匈奴的这十几年中,文字和音乐作为人类灵魂的出口,是她灵魂安放的所在;那么,孩子就是她疲惫身心能得到慰藉的源泉。

可是,积年夙愿不能不偿,朝廷恩典不得不领,《悲愤诗》中她将分离的那一幕写得淋漓尽致,犹在眼前,让人泪目: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当她回到故乡时,却见城廓荒芜成为了山林,家中庭院棘草丛生,亲人无一生还,唯有她茕茕孑立于人世间。

从来天意高难问,万般皆命不由人。命运对她,实在是太过苛刻。

曹操见蔡文姬孤苦无依,将她赐婚与董祀。虽然作为“三嫁”女,蔡文姬还是秉着“竭心自勖励”的心境,想做一个合格的妻子。

只是董祀面对比自己大得多的蔡文姬,心中是敬重有余,而爱意不足。日子就这般温吞而过时,董祀突然获罪,论罪当死。

根据史载,蔡文姬得知消息后立即求见曹操,“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词清辩,旨甚酸哀”,见者莫不动容。

当曹操问她:“降罪文书已发,如何追回?”

她答:“您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兵数不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

曹操钦佩蔡文姬的机辩之才,也为她的勇气所打动,最终赦免了董祀。

夫妻二人经此一事,感情增厚,蔡文姬跟着辞官的董祀归隐田园。命运无法选择,人生却能争取

有人说过:“一个真正的智者,应该不只懂得抓住人生的机遇,也应该懂得接受命运的无常。”

我想,蔡文姬深知此理。

生而为人,没有人能选择自己将以何种性别、出生在哪个年代、什么家庭,这些都是命中注定,不可强求亦强求不来。

可是,以何种面目、成为什么样的人生存于世。是碌碌无为泯然众矣,还是孜孜以求卓尔不群,都取决于我们自己。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不管境遇如何,唯一能让自己化险为夷且依靠的,是用才华武装了的内心。唯有心灵强大,才能让人走出世情的险恶与叵测,应对无常的命运,争取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