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船的背后,隐藏了一个朝代的繁华,看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2020-12-02 13:41:35 作者: 一条船的背后

指南针发明制作成功后,很快被应用到了航海事业中。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有经验的水手白天看太阳,晚上观星,遇到阴雨天就依靠指南针。北宋官员徐兢于宣和五年(1123年)奉命出使朝鲜,航行的不少情景被他写入自己的著作《宣和奉使唤高丽图经》一书里,其中便有记载船头、船尾都装有水浮式指南针,逢阴雨天定南北辨方向。

十二世纪以后,指南针已广泛运用到海船出海,两宋的海外贸易因此而受益良多,东到日本、朝鲜,南到南洋,西到非洲东海岸,中国人把指南针的技术带到外国,传给阿位伯人、波斯人,再传给欧洲人,为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万事俱备,没有买主,这是头等大问题。为了招商,宋朝官方亲自下场组织活动,从官方到民间全身心对外投放广告。公元987年,宋太宗派了8个内侍前往海南诸蕃国勾招进奉,公元1115年,福建市舶司派专人去占城、罗斛两国招商。诸如这样的招揽外商在宋朝比较流行,并且对招商有方的官吏和商人论功行赏,加官进秩。

对于来华使臣,宋朝也给予高级别的接待,赐服饰、礼品,甚至授以官爵。为了维护来华的外商利益,保证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市舶司还常派兵保护他们,专门设置了押伴官员,既保护他们的财产,又禁止途中被强买强卖。

宋朝的对外措施都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据南宋《诸蕃志》记载,南海有53个国家和地区与南宋通商贸易,南宋商人出海去贸易的也有20多个国家,形成了通向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至此,我们看到了一条商船背后一个朝代的繁华,宋朝的经济发展值得肯定,但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换来宋朝江山的一劳永逸。可见,没有强大的军事后盾,再繁华的一幕也如过眼云烟,以史为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是治国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