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度为什么成为唐朝四朝宰辅?有何过人之处?

2020-12-02 00:53:53 作者: 裴度为什么成

三,唐敬宗时期的裴度

继位的唐敬宗虽然年轻,但是他很有自己的想法与认知,不受他人的馋言影响,明辨是非,他听说了裴度与李逢吉的事情,感到十分的惊讶,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下诏恢复裴度兼任同平章事。这个时候李逢吉以及其党羽害怕裴度重被起用。称与裴度熟识的袁王府长史武昭想要谋害李逢吉。判罪定案时,武昭已死,他们想要借此牵连裴,但公众舆论都卫护裴度而归罪李逢吉。

敬宗逐渐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凡有使者前往兴元,必定传告密旨抚慰,并有将他召回朝廷的约定。当时,敬宗也少不了年轻时的年少骄纵,总是厌倦接见群臣,裴度和缓地进言劝谏。此后,敬宗坐朝理政次数稍有增多。不久,裴度兼任度支使。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初八,宦官刘克明等谋害敬宗,裴度与宦官王守澄、杨承和、梁守谦、魏从简等密谋,诛除刘克明等人,迎立江王李昂为天子。于是,裴度因为有功,被层层加封,直至进阶为特进。正是有裴度的辅佐,唐敬宗时期可算得上是太平时期,许多乱臣贼子,积蓄了力量却意气衰颓,因为他们害怕的是裴度的声威。可见,裴度当时的声望与地位是如此之高,唐敬宗也是重用裴度,一片盛世。

裴度的有谋有才使得这一时期成为了太平盛世,裴度的一生都是为人正直,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但是无奈屡次遭受小人的打击与谋害,他们或是对裴度心存仇恨,或是对裴度心存嫉妒,不管是哪种心理,他们达成了统一共识,都对裴度进行打击和报复,当然,有段时期,这些奸佞小人害怕裴度的威望,不敢做什么,但是他们迫害裴度的目的没有达到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久而久之,便使裴度几乎陷于难以摆脱的艰难窘迫困境。声望不复从前,贼子的嚣张猖狂。

四,唐文宗时期的裴度

每个时期都有一些伟人,他们都在为他们的那个时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伟人都值得我们去敬佩,去学习。四朝元老裴度,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何为铮铮铁骨,何为出淤泥而不染,这个时期的裴度,已经是一个高龄老人了,他和平常人一样,变得年迈多病,于是上奏请求辞去要职,但是作为一代明君的唐文宗,他很敬佩这位四朝老臣,他心中还记着这位老臣一生为这个国家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屡次重用裴度,无奈裴度的身体健康日益不佳,不见好转。

裴度生病时,唐文宗派御医去诊断治病,时常挂念心系裴度的病情是否好转,并且对裴度连连加封,有一次,裴度再次上表请让,这次,唐文宗终于同意了,在京的唐文宗却是一直挂念着裴度,最后在唐文宗的催促下裴度起身回京赴任,这不仅仅体现了唐文宗对裴度的器重,更是体现了裴度有着过人之才。回朝不久,裴度病重,不久病逝,享年七十五岁。死后唐太宗加赠裴度为太师,肯定了裴度一生的功绩,更是听到裴度逝世的噩耗后,惊悸悲痛了很长时间。

可见,唐文宗是多么的器重裴度,裴度自身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忠臣,这也为后面裴度得病逝,唐文宗的悲痛不舍以及为病重的裴度作亲笔书信做了铺垫。

五,总结

裴度无力再与他们纠缠。到了晚年,渐渐追随世俗以避免身遭祸事。自甘露之变后,大权就落在了宦官的手里。裴度因已到辞官居家的年纪,朝纲的败坏使他不再把仕途放在心上。他过起了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跟随内心,过着心中向往的生活 当然也是为了避免祸事,这种生活是他感到放松与舒适,他为自己修建了一座歇凉避暑的亭阁,名叫“绿野堂”,这个地方春暖夏凉,有着葱郁的草丛与树木,春天听鸟儿唱歌,冬天看落雪纷飞,小溪,绿草,房屋的倒影在阳光的照射下纠缠在一起,多么怡然自得的场景呀,实在是旁人羡慕不来的生活。

裴度还经常在这里与诗人朋友们放声吟唱纵情谈论,借吟诗、饮酒、弹琴、书法自娱自乐。他在这里过的悠闲自得,惬意的不得了,自此,唐朝四朝宰辅的一生算是有始有终,经历过众人瞻仰的风光,也经历过被小人所迫害的低谷,不管怎样,他的政治格局之大,有勇有谋,他的刚正不阿,为人正直,谋略过人,他在其位谋其政的负责任使得他成为唐朝四朝宰辅,在青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值得被我们每一个人所学习与铭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每朝每代的明君忠臣,都是不可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