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袁绍就是个大白痴?从这6个决策来看,他并未做错什么

2020-12-01 08:54:42 作者: 官渡之战袁绍

而曹操一战决定战局,就是偷袭了乌巢,袁绍怎么没有重兵看护自己宝贵的粮草呢?个人觉得,袁绍不是太自大,而是他真的没想到,乌巢会那么轻易的丢了。

《三国志.袁绍传》会绍遣淳于琼等将兵万馀人北迎运车......琼宿乌巢,去绍军四十里。

当时淳于琼手里掌握万余将士,虽然不是主力部队,但是防守还是足够用的,后来也是淳于琼自大,出寨应战曹操给了对方机会,这个暂且不谈,住的注意的是,淳于琼是“宿乌巢”,那么乌巢不是淳于琼的目的地,而是他行进路上的一个地点,袁绍有怎么可能想到乌巢回被偷袭呢?

最有可能的是,许攸知道了淳于琼的行进路线,知道淳于琼所部大概会在乌巢附近停留,这是一个很有时效性的消息,而且在尚未失效前,被曹操得知,曹操也是很果断,直接带领精锐骑兵部队奔袭淳于琼了,也是的确打了袁绍一个措手不及。

而且要说袁绍在乌巢附近补防太过薄弱也会不合理的。

《三国志.武帝纪》公大喜,乃选精锐步骑,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

曹操能够奇袭成功,一大关键因素是他们骗过了路上遇到的袁军,乍一看没什么其他的,不就是编一个瞎话吗,可是要注意的是口音问题啊,那么曹操是怎么骗过袁军的呢?答案是,口音完全没问题。

《为袁绍檄豫州》又操军吏士,其可战者皆自出幽冀,或故营部曲,咸怨旷思归,流涕北顾。

按照陈琳所写檄文的记载,曹操所部很多将士都是出自幽冀两州,那么口音完全不是问题,这也帮了曹操一个大忙,不然的话,没准曹操还没到乌巢就已经暴露了,而且既然曹操在奇袭的路上,遇到了很多支袁军部队,也不能说在乌巢附近的防守实力薄弱,只能说袁绍没想到。

第五个决策,是有关持久战略袁绍的抉择。

《三国志.袁绍传》沮授又曰:「北兵数众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於急战,北利在於缓搏。宜徐持久,旷以日月。」绍不从。

袁绍军兵力强盛,粮草充足,只要拖,曹操就会被拖垮,也就是打消耗战,袁绍不同意吗?其实就官渡之战的过程而言,袁绍是执行了持久消耗战的啊,最后曹操不是都缺粮了吗?

而且要知道,袁绍是在四月开始和曹操对峙的,但是发动全面进攻是在八月份,战事结束的时候是在十一月份,也就是说袁绍一开始就和曹操耗了4个月,之后建立营寨对峙了3个月,前后7个月的时间,对于古代的后勤补给能力来说,这就是持久消耗战了,而且又是出于动乱时期,谁的家底都不厚啊,沮授的建议是别打,就耗着,而袁绍则是消耗中打,毕竟袁军兵力占优,一动不动,坚守不出,也是太过谨慎了吧。

再者,袁绍的家底也没那么厚。

《献帝传》绍将南师,沮授、田丰谏曰:师出历年,百姓疲弊,仓庾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

《晋书.食货志》魏武之初,九州云扰,攻城掠地,保此怀民,军旅之资,权时调给。于时袁绍军人皆资椹枣,袁术战士取给蠃蒲。

当时袁绍粮草也应该只是相对充足,也不是说能够靠打消耗,就能把曹操耗死的。

第六个决策,也是最关键的,决战时期袁绍的抉择,也就是乌巢被攻的消息传达袁绍大营后,很多人认为,袁绍是放弃救援乌巢,而重兵攻打曹操大本营,导致最终的失败。

《三国志.张郃传》绍遣将淳于琼等督运屯乌巢,太祖自将急击之。郃说绍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图曰:「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