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再现!云冈石窟“行走”到上海,煌煌音乐窟遇到化象之境…

2020-12-26 04:53:18 作者: 奇迹再现!云

给观众带来极致化视觉体会:

丝路寻佛记(文献)

匠心造丹青(文物)

石语破天惊(3D打印与数字互动)

化象之境(今世艺术)

1

丝路寻佛记

云冈石窟是释教艺术东传我国后榜首次由一个民族用一个朝代雕凿成皇家风仪的释教艺术宝库,吸收和学习了印度、中西亚文明,罗致希腊、罗马艺术元素,是不同文明沟通融汇的结晶。

关于云冈石窟的研讨,始于金代曹衍《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继以清初朱彝尊《云冈石佛记》。但真实学术意义上的研讨,则是百年之事。开始半个世纪的云冈研讨,以日本学者居多,大村西崖、塚本靖、关野贞、常盘大定、小野奥妙等,首要讨论云冈石窟的修建特征和艺术源流;我国学者则重在解析云冈前史与修建,介绍邻邦的研讨效果。

本次展览整理了一系列重要的出版物和老相片,记录了近百年来云冈石窟的考古研讨文献及效果,从1906年伊东忠太的《国华杂志198号(支那山西云冈的石窟寺)》到二零一九年张焯的《云冈石窟全集》,能够感触到云冈石窟在我国修建史和雕塑艺术史研讨中所发挥的效果。

▲《国华杂志198号(支那山西云冈的石窟寺)》

伊东忠太1906

▲《我国营建学社会刊》

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1933

2

匠心造丹青

云冈石窟背依武州山,面临武州川,林渊锦镜,清幽精巧。首要洞窟45个,巨细造像51000余尊。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平和初年(460年)起,一向连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余年。云冈石窟把一个王朝无尽的思维、无尽的言语和一个民族永久的魂灵雕进了一面岩石,雕成了与人世相对应的丰厚生动的国际。

本次展览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进行展现,分为石雕造像、陶塑、金铜造像、碑铭、修建构件、用具、墓葬文物等七类,合计201件,并配以图文解说。这些文物,构成了较为全面、体系的北魏前史文明、生活艺术等方面内容,让观众知道了解云冈石窟的一起文明魅力,出现云冈石窟研讨院学术研讨效果。

▲佛眼:仅有一件回归云冈的丢失海外文物

▲邵译农 《木良心No.1》

▲李勇政 《湿润的碑》

人类没有任何一种思维,

不被修建艺术写进去。

作为西来像法,

在中华大地绽放出的榜首朵奇葩,

云冈石窟兼容并蓄,融汇贯穿,

使不同文明背景下的人们,

都能对之发生联想和共识。

云冈石窟是独具魅力的艺术史研讨课题,

对我国甚至国际都具有重要意义。

让咱们带着好奇心、求知欲,

走进这场我国文明之美的殿堂,

感触东方石雕艺术的精魂,

探究我国经典文明艺术,

领会云冈石窟的千年回忆与对话。

文/辑|山西晚报全媒体修改 南丽江

展览文物图|云冈石窟研讨院雅昌

现场图 |方天戟

审阅|方天戟

点击往期原创

▲北魏时期一块完好的造像题记碑铭

▲新疆泥塑:释教造像艺术进入我国的见证

▲佛头像 北魏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