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大唐七位战神名将,看出身,拼战绩,论封赏,思结局

2020-12-24 04:01:02 作者: 解读大唐七位

"能预知胜期"裴行俭

身世:

裴行俭出自河东裴氏,其曾祖父、祖父都是北周为官。父亲裴仁基在隋朝官至左光禄大夫,兄长裴行俨为隋末猛将。

战绩:

裴行俭参加防护吐蕃,计俘暴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大破东突厥阿史德温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并以反间计逼阿史那伏念等来降,尽平东突厥残部。

史称裴行俭通晓阴阳历法,每次行军作战,都能预知胜期。

威震西域,破西突厥之战

679年,裴行俭用计捉拿突厥十个部族的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及李遮匐。高宗亲身设宴表彰道,裴行俭率孤军深入万里,不战就捉拿了叛党,停息暴乱,真是文韬武略集于一身。

大破突厥,朔州、黑山之战

裴行俭再次用计打败敌人,斩杀了相继反唐的突厥二部落领袖阿史那泥熟匐可汗,活捉了阿史那奉职后班师回朝。

封赏:

高宗追赠裴行俭为幽州都督,谥号"献",累赠扬州大都督、太尉。

结局:

682年,十姓突厥的车薄暴乱,裴行俭任金牙道行军大总管,预备领兵出征,但还未班师,便在长安延寿里的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四岁。

"勇冠三军"薛仁贵

身世:

薛仁贵身世于河东薛氏南祖房,是南北朝时期刘宋、北魏名将薛安都的子孙。贞观末年投军,随征高句丽,受唐太宗拔擢。

战绩:

薛仁贵自贞观末年投军以来,两次击破高句丽。在黑山打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大北九姓铁勒。云州之战击破突厥。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

锋芒毕露,单骑取敌军将领首级

在征讨高句丽之战中,薛仁贵孤军独战、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将领人头,将其首级悬挂于立刻。高句丽军观之胆寒,所以撤军,薛仁贵名扬军中。

三箭定天山,安稳边患

661年),一贯与唐友爱的回纥领袖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郑仁泰、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勇猛骑士数十人前来应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他骑士慑于薛仁贵威风,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大北九姓铁勒。

一路欢歌,降伏高句丽

666年,随李勣征讨高句丽,在新城战役中,薛仁贵引兵迎击,将高句丽军截为两段,大破高句丽军。随后,薛仁贵一路欢歌,与李勣大军会师于高句丽国都平壤郊外,对平壤构成合围之势。至此,高句丽消亡。

兵败大非川,除名除名为布衣

670年),唐朝为了冲击吐蕃和克复吐谷浑,出动五万大军护卫吐谷浑王还青海,以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总管。但是郭待封高傲,不遵从薛仁贵之命,导致唐军打败,薛仁贵无法,只好与吐蕃大将论钦陵约和,才得以退军。

云州之战,薛仁贵再度重用

681年,李治念及薛仁贵旧功,再被重用,次年率军大北突厥军,斩杀上万人,俘虏两万余,攫取驼马牛羊三万余头,获得云州大捷。

封赏:

唐高宗册赠薛仁贵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结局:

683年,薛仁贵逝世,终年七十岁。

唐朝的一致战役,很少败绩。不只赢得了平和的社会环境,也安靖百姓生活,为经济发展奠定下非常好的环境,更近一步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明和沟通。

据考证,唐朝一致后具有的最大边境规模,最西边抵达中亚咸海以及呼罗珊区域,最北边抵达贝加尔湖至叶尼塞河下贱一带,最东边抵达朝鲜半岛,最南边抵达越南顺化一带,总边境面积到达1237万平方公里,对如今我国地图的构成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