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次继业者战争:抢夺亚历山大遗体,两大洲10万诸侯联军混战

2020-11-28 23:19:01 作者: 第1次继业者

东、西阵营之战

摄政王帕迪卡斯的短视,让帝国分为了东、西两个阵营。东方阵营以巴比伦为核心,由帕迪卡斯掌握小亚细亚、叙利亚以及东方各省,麾下包括卡帕多西亚总督攸美尼斯、米底亚总督培松等东方总督;西方阵营以培拉为核心,由安提帕特掌握马其顿、希腊、色雷斯以及埃及,麾下包括莱西马库斯、托勒密、克拉特鲁斯。

从地图上看,亚洲的帕迪卡斯的领土似乎更为庞大,但是实际上,亚洲各地总督都持暧昧态度,而安提帕特却控制着马其顿本土,拥有更加强大的陆军力量。两大阵营虽然剑拔弩张,但依然维持着表面上的和平。可是埃及总督托勒密不知出于何种目的,竟然在这种时候买通了护送亚历山大遗体回马其顿的指挥官,他们在未告知帕迪卡斯的情况下,将大帝遗体偷偷运到了埃及,此事令帕迪卡斯的威望进一步受损,摄政王勃然大怒,决定出兵抢回大帝的遗体,内战正式爆发。

东国方面从小亚西亚、埃及两条战线发起进攻,西国方面自然也从这两条战线发动反击。其中,安提帕特、克拉特鲁斯率领强大的西国联军越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小亚细亚,攸美尼斯只能从卡帕多西亚出兵阻挡来势汹汹的大军,而摄政王帕迪卡斯本人则率领东国大军向埃及进攻,他意图在托勒密孤立的情况下,一举夺取埃及全境,然后北上支援攸美尼斯。可是看似强大的东国大军并不齐心,帕迪卡斯十分不信任自己的步兵,因为他之前杀掉了步兵统帅梅利埃格以加强权力,步兵虽未哗变,但也是人心难测。

内战示意图

非洲战场上,面对帕迪卡斯的大军,托勒密凭借尼罗河天险阻挡敌军,埃及军队死死地守住了渡河的要塞。帕迪卡斯并未考虑作战季节问题,当他的军队抵达尼罗河时,当地正处于汛期,河水暴涨,强攻要塞失败后的东国大军弥漫着不同的声音,帕迪卡斯知道自己威望不足,于是不得不冒险在孟菲斯展开第二次渡河行动,他放弃了埃及人控制的要塞,沿河南下,在一处水势稍浅的地方,帕迪卡斯发现河中有个孤岛,他决定让大军在此处渡河。

他命令象兵部队从孤岛上游下水,凭借大象的高大身材让水势减缓,这一策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河水被阻挡后深度真的降低了,然后帕迪卡斯下令让步兵渡河,可是就在步兵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大象因为体重等原因陷入泥沙,一些大象不听指挥离开了自己的位置,顿时水位上涨,不少士兵被大水冲走,一部分到了孤岛上的士兵发现自己进退两难,他们争先恐后的跳进水中往回游动,可是能回来的只是少数。

还未和托勒密会战的帕迪卡斯已经连续失败了两次,军中不满已经达到了顶点,帕迪卡斯不是亚历山大,他没有办法重新凝聚士兵,只能任由事态蔓延,结果麾下部将塞琉古、培松、银盾将军安提贞尼斯等人联合起来刺杀了帕迪卡斯,大军一夜之间变了天,帕迪卡斯在这场继业者游戏里率先出局。塞琉古等人立刻和托勒密议和,双方达成和解准备重新推选新的帝国摄政。攸美尼斯的战绩

至于小亚细亚方面,卡帕多西亚总督攸美尼斯率领的军队也不稳定,可能是因为攸美尼斯之前只是亚历山大的秘书,没有单独统帅过军队,他的部将率领一部分人马叛逃到了安提帕特的西国阵营,安提帕特觉得攸美尼斯不足为虑,于是留下克拉特鲁斯的2万军队对付攸美尼斯,自己则率军南下埃及支援托勒密,这时候无论是攸美尼斯还是安提帕特都不知道帕迪卡斯已死。

克拉特鲁斯作为亚历山大麾下的首席统帅,对战胜攸美尼斯不抱有任何怀疑,他根本不相信一个秘书出身的文官能指挥战斗,但是他并没有想到,这个贴身秘书从亚历山大那里学到了很多,早就不是所谓的文官了。克拉特鲁斯率军迅速找到了攸美尼斯的军队,两军对阵在小亚细亚中北部位置。克拉特鲁斯采用传统方式布阵,中央是马其顿方阵步兵为核心的2万步兵,自己指挥1000人的伙伴骑兵居于右翼,左翼则交给了攸美尼斯的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