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末期凉州胡患严重,但为何张氏能迅速稳定河西,建立前凉呢?

2020-11-28 23:17:38 作者: 西晋末期凉州

像鲜卑秃发部这样的胡族势力,在秃发树机能叛乱被杀后,秃发部受到沉重打击。直到其孙辈秃发思复鞬时,秃发部才重新兴盛起来,可此时,已经是十六国的中期。秃发乌孤建立南凉时,已经是十六国末期,河西鲜卑早已失去了图谋中原的机会。

再如河西鲜卑贵族若罗拔能,当初跟随秃发树机能一起叛乱,曾经率军在武威斩杀当时的西晋凉州刺史杨欣,足见其势力之盛。但等到张轨出任凉州刺史之后,若罗拔能再次起兵叛乱,张轨甚至都未亲自率军讨伐,只是派遣司马宋配领兵,就迅速讨平了叛乱,斩杀了若罗拔能,俘虏十余万人。

可见,经过晋室平定叛乱之后的西北胡族势力,遭受到了极大打击,至少在张轨出镇河西之时,没有强大的胡族势力。张轨这才能够在中原胡族祸乱已起之时,可以不用以河西鲜卑、氐、羌等胡族势力为忧患,进而迅速稳定河西局势。三、遭逢内乱之后的晋室,需要依仗河西张氏

另外,在张轨出镇凉州之时,正值贾南风废杀愍怀太子,赵王司马伦、长沙王司马乂、河间王司马顒、成都司马颖等人,纷纷争夺朝中权柄,展开了激烈的交战。镇守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颖,调动关中兵力参与争斗,将战火引至关中。时关中饥荒,百姓相啖,加以疾疠,盗贼公行。模力不能制,乃铸铜人钟鼎为釜器以易谷,议者非之。——《晋书·司马模传》

等到司马顒在“八王之乱”中被杀,南阳王司马模代替司马顒镇守关中之时,关中已经是千疮百孔。因为饥荒导致百姓相食,盗贼横行关中。司马模无法控制局面,甚至还要将铜人、钟鼎铸成炊具来换粮食,受到世人的非议。

永嘉初,会东羌校尉韩稚杀秦州刺史张辅……轨从焉,遣中督护氾瑗率众二万讨之。先遗稚书……稚得书而降。遣主簿令狐亚聘南阳王模,模甚悦,遗轨以帝所赐剑,谓轨曰:“自陇以西,征伐断割悉以相委,如此剑矣。”——《晋书·张轨传》

由西晋末期关中之地的惨象,便能对当时西晋经“八王之乱”后各州镇的情况窥见一二。当永嘉初年(307年),东羌校尉韩稚杀掉秦州刺史张辅,张轨派军讨平韩稚后,将消息告诉名义上的长官,镇守关中军事的南阳王司马模。司马模当时羸弱,见到张轨的使者后十分高兴,将皇帝的天子剑送给张轨,并对张轨说:“自陇地以西的地方,征讨罚贼之时都委托给你了,这柄天子剑就是凭证。”

由此可见,当时西晋因为“八王之乱”和胡族叛乱,导致各地州镇受创严重,如关中这样的要地都无法维持基本的军事和后备,可想而知,张轨在整顿完河西局势之后,根本不用担心晋室权贵对河西的觊觎。而且晋室还需要日渐强盛的张氏,来拱卫京师对抗胡族侵扰,更不会得罪已经在西北站稳脚跟的张氏。

于是,张氏在稳定完西北局势之后,可以安心在河西发展壮大。等到中原晋室覆灭之后,张氏便能够割据西北建立前凉政权。简单梳理

张氏之所以能够在西北迅速平定祸乱,并且建立起前凉政权,原因有三:

一是张氏是西北士族,能够联合西北本土士族力量,迅速击溃胡族等祸乱,稳定河西局势;

二是河西鲜卑等胡族势力,在之前叛乱失败后,实力受损严重,无法抗衡势力强大的张氏;

三是当时晋室自保都难以为继,尚且需要借助张氏抗敌,给了张氏割据西北自立的机会。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