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敦煌到英国:藏经洞流散文物的命运

2020-11-28 16:04:02 作者: 从敦煌到英国

东渡英伦:震惊西方的珍奇

1908年12月1日,脚伤还未痊愈的斯坦因南下印度本土,在加尔各答收到了明托勋爵的热情宴请。饭局陪同者身份同样显赫,是印度政府的各部长。斯坦因借机顺利办理了回英国安置文物的相关手续。圣诞节后第二天,12月26日,斯坦因在孟买登上了返回欧洲的邮轮。先于他离开和田的那93箱文物,此前已经用马车、火车辗转从克什米尔运往孟买,再用邮轮运回英国,一路由印度政府派专人负责保护。

1909年1月21日,斯坦因到达伦敦,铺天盖地的荣誉已经在等待著斯坦因。1月22日,路透社记者福雷德里克采访了斯坦因,随后英国几乎所有报纸都于1月23日采用了这篇采访稿。1月30日,《插图版伦敦新闻报》评选出15大探险家,并且刊登画像,斯坦因荣登榜首,斯文赫定位列15。

回到英国后,斯坦因在牛津和伦敦之间往返,文物不久后到达,他有大量的重新整理工作需要完成。1910年6月,在斯坦因的安排下,英国博物馆举办了第一次敦煌文物展,主要是为了在欧洲范围内征集整理考释方面的合作者,参观这次展览的人也只限于学者圈子。巧的是,在1910年3月到1911年1月间,中国出版家张元济正在进行环球旅行,成爲最早在海外得见斯坦因收藏品的中国人。

张元济是清光绪年间的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章京,因参与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被革职,继而在上海致力于文化事业,毕生主持商务印书馆。1910年5月4日,张元济到达行程的第一站伦敦,但此前他根本不知道斯坦因的中亚考察,也失去了参观第一次敦煌文物展的机会。幸运的是,10月26日,张元济在法国参观了伯希和的收集品,在与伯希和交谈中,得知了斯坦因事情,于是重新返回伦敦。11月4日,他在伦敦致信斯坦因,请求查阅他的收集品并商量堪布四部书事。张元济发现斯坦因收集品中的书籍不如法国多,而佛经和其他文物远多于法国。

藏经洞文物的英国命运

1907年进入藏经洞的斯坦因留下了对当时文物存放状况的记录,洞中所有的材料原来都分包在两种包裹皮之中,一类被他称爲“正规的图书包裹”,总共1050个装有汉文卷子的包裹,80个藏文卷子包裹。另一类被他称爲“杂包裹”,包著梵文、于阗文、藏文的贝叶形写本和回鹘文、粟特文卷轴及绢纸绘画、丝织品、修补佛经或佛画的文书、废纸、木棍等。

藏经洞出土的这些绢纸绘画,也被认爲是斯坦因收集品中的精华之一。早在1921年,斯坦因本人就选取其中的精美绢画48幅,用彩色和黑白照片影印,辑成《千佛洞:中国西部边境敦煌石窟寺所获之古代佛教绘画》一书,在伦敦出版。书前附导言,概述了这批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在1918年英国博物馆和印度中亚古物博物馆瓜分这批美术品之前,任职英国博物馆的魏礼开始编撰《斯坦因敦煌所获绘画作品目录》,本书编成时,这批绘画品的分配方案已经出笼,所以,该目录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爲英国博物馆藏品目录,第二部分爲德里古物博物馆藏品目录,共著录绢纸绘画、板画、刺绣等500余件,对每一件绘画品的内容都做了详细描述,抄录上面的汉文题记并译成英文,还简记其颜色、质地、大小以及研究文献。书后附录的是两件纸本绘画背面所抄的《甲戌年四月沙州邓庆莲状》和《乾德四年曹元忠夫妇修北大像功德记》的英译文。此书于1931年出版,在很长的时间里,成为研究敦煌写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此后,留存在英国博物馆的部分美术品由韦陀做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编成《西域美术:英国博物馆斯坦因收集品》,共3卷,第1卷爲敦煌绢画,第2卷爲敦煌10世纪的大幅绢绘,以及纸画和木板画。第3卷为染织品、雕塑、壁画等,除开敦煌文物,还有新疆各地的收集品。

这些绢画上的题记、纸画旁边或背面所写的文字,往往有重要的文献材料,与莫高窟内的题记和敦煌其他写本文书的价值等量齐观。而在所谓的织染品中,有一些绢质的经帙,原本是和藏经洞的写经放在一起的,同样是研究敦煌写经时不容忽视的一组材料。根据研究者荣新江的考证,斯坦因的收集品进入英国博物馆后,因爲东西太多存放条件欠佳,斯坦因建议将部分文物存放在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中,産权仍归英国博物馆。1991年荣新江辞官去往考察,那里保存有绢画、经帙和许多丝织品的残片,有些还比较完整,但未受到艺术史家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