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李因沦落风尘,结识了不少擅长绘画的名家。在她的请求下,这些名家往往会传授几笔技巧。毕竟,没人会拒绝如此女子的请求。久而久之,李因逐渐成为集百家之长的绘画宗师。
李因的授业恩师,便是擅长花鸟写生的陈淳。或许是因为李因的画技都是男性所授,所以她的画十分大气,尤其在构图方面更是如此。在李因存世的名作中,我们几乎看不到笔致纤弱之处。她的笔风,就像是男画家一样潇洒自如,给人一种英姿飒爽之感。
留有《溪山清趣图》的葛征奇自视甚高,自负的他极少认同其他人的画作。但每次论起侧室李因的国画时,这个可爱的老头总是傲娇地说:“虽然姬的花鸟画的不错,但我的山水画比她画的好。”
遗憾的是,两人没有生在相见的年代,所以,李因三十五岁时,年过古稀的葛征奇便离世了。
李因虽已过了韶华,但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当时不少姐妹都劝她趁着年轻赶紧改嫁,或干脆回到青楼再吃几年青春饭。不过,此时此刻的李因,她的人生境界已胜于常人,理想世界的追求也更加崇高。她选择为丈夫守寡,独自生活了四十年。
世道维艰,李因只能靠作画度日。奈何她生前的作品并不出名,所以画摊时常无人问津。有时一连几日,李因家中都无可下锅之米,甚至,连烧火取暖的木柴都没有。饶是如此,这个倔强的女人仍不领受接济,坚持自给自足,过着清贫且自强的日子。
哪怕再落魄,李因亦不忘学习:
白发蓬松强自支,挑灯独坐苦吟诗。
此愁漫为梅花道,肠断黄昏风雨时。
强以支撑花白的晚年,挑亮灯花,如燃烧的梅花,又何必将此愁情说给梅花呢?黄昏时,断肠的风雨又吹入诗中。在她的晚年,所作之诗大多沉重。时人在论起她的作品时,往往会赞许李因的风骨“有烈丈夫所难为者”。
虽说,李因的晚年跨越了顺治、康熙两朝,但她却始终不认同自己“大清子民”的身份,在绘画时仍以明代的年号落款,以表不忘初衷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