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收编了章邯,为什么杀掉他的20万降兵?因为不杀没别的办法

2020-11-26 00:49:05 作者: 项羽收编了章

这20万降卒算是把项羽拖累苦了,如果是在战场上杀掉20万人,项羽一定是再次名扬天下,可偏偏他们投降了,杀降这件事让项羽留下了千古骂名,让他成了残暴的代名词,但是项羽实在也是权宜之计。

从长远来看的话,项羽如果把这支生力军精减后交给章邯带领,必然就为他日后争天下多了一支重要的力量,但是当时时间紧迫,而且项羽对刚刚投降的章邯并不信任,更何况这个章邯还是杀害叔叔项梁的仇人。其次,项羽其实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人都杀掉,他完全可以调出一些精锐整编一下,但是当时项羽急着到关中称王,也没有心思去做这件事,所以干脆就直接处理掉了。#项羽#章邯#投降收藏

至于项羽部队对章邯降卒的欺凌,这个并不是不可控制的,作为主帅的项羽只需要明令禁止,然后再当众杀几个典型,基本上也就能控制住了。所以,上面说的这两个矛盾其实并不是不可调和的,恰恰相反,如果项羽能够妥善安置这20万降卒,他们是愿意跟着优势一方走的。因此,上面的道理并说不通。

司马光《资治通鉴》是照搬了《史记》中的说法,而司马迁对于这个问题显然是发挥了他的“腹诽之术”,以并不严谨的方式给项羽杀降这个大事件一个解释。这个解释有可能是他“道听途说”来的,虽然不能说完全不对,但至少并没有很好的把这个事件解释通。

其实,如果我们抛开史书上的观点,站在项羽的当时的处境来考虑这个问题,完全能理解项羽的所作所为。章邯第一次表现出投降意向的时候,项羽并没有积极的对待这件事情,而是派蒲将军再次大破秦军。因为从陈胜、吴广起义以来,从来没有过俘虏20万人的先例,项羽望着这乌压压的20多万人,比自己的全部士兵都多,他不由得也要打怵。

可是该来的后来还是来了,章邯带着20多万人向项羽投降,项羽这个时候对章邯并不信任,剥夺了章邯的兵权,将这群降兵的交给长史司马欣来带,一起裹挟着向咸阳进发。所以,从一开始项羽就对这支军队很头疼,如果把他们留在河南项羽不放心,干脆放了就更不可能了,但是重新编制训练又没有时间,因为章邯投降以后,项羽就迫切的要到关中去,所以只能是暂时这样带着。

可是这样一来,这支庞大的部队就成了项羽的累赘,一来根本就不知道怎样去安置他们,二来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是要吃饭的,而且是要领工资的,项羽的粮草本来就不充足,这20多万张嘴更是能把他给吃垮了。而秦国的主力部队都在章邯这里,章邯一投降,离秦国的灭亡也就不远了,据说赵高曾和诸侯约定杀掉章邯以瓜分关中,所以项羽这个时候是着急去关中称王的。

面对风烛残年的秦国,项羽自己的部队就足够应付了,所以章邯这支降兵一时间就有点多余。恰好这个时候两支部队又开始闹别扭,项羽自己的部队都不到20万,可是要拖着一支20万人的俘虏前进,这就更让他感到惶恐了。所以当走到新安县(今河南洛阳西部)的时候,干脆和黥布、蒲将军等人一商量,只留下了章邯、长史欣、都尉翳三人,剩下的直接都坑杀了。

这20万降卒算是把项羽拖累苦了,如果是在战场上杀掉20万人,项羽一定是再次名扬天下,可偏偏他们投降了,杀降这件事让项羽留下了千古骂名,让他成了残暴的代名词,但是项羽实在也是权宜之计。

从长远来看的话,项羽如果把这支生力军精减后交给章邯带领,必然就为他日后争天下多了一支重要的力量,但是当时时间紧迫,而且项羽对刚刚投降的章邯并不信任,更何况这个章邯还是杀害叔叔项梁的仇人。其次,项羽其实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人都杀掉,他完全可以调出一些精锐整编一下,但是当时项羽急着到关中称王,也没有心思去做这件事,所以干脆就直接处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