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蔽的真实:《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春季清明吗,怎么又看起来像秋天?

2020-11-25 22:32:30 作者: 遮蔽的真实:

七、在虹桥的南岸、北岸桥上有几处摊子上放着切好的瓜块,孔先生认为可能是西瓜。

八、画面上临河的一家酒店,在条子旗上写着“新酒”二字,这是画家明确地告诉读者,画的是中秋节前后。孔宪易查证了资料,两宋间无清明卖“新酒”的记载,而《东京梦华录》却有“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的记载。至于“彩楼欢门”,根据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酒店的“彩楼欢门”是永久性的,并非清明特有的标志。另外,孔先生认为《清明上河图》中所说的“清明”二字是《东京梦华录》中所提到的汴京“清明坊”这个地名。

在孔宪易的文章发表以后,邹身城又连续发表了《<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不绘春色绘秋景?》等一些文章,观点大致与孔宪易相似。如此看来,几百年来,人们都把“清明”两字误解了。我国的词语大多一词多义,“清明”一词并非限于“清明节”一种含义。 “清明”还可以指 “太平盛世”。如《后汉书》有“固幸得生于这清明之世”的活,“清明”即意味着治平。所以画家就用“清明”一词,画龙点睛,表达这幅画的主题。另外,邹身城认为,画家选取秋色而不绘春景的依据就是画中所绘的汴城八景。这八景向来以“汴水秋风”居于首位。《东京梦华录》写得很清楚:汴河是东京主要河道,东南货物均由此入城。张择端为了反映汴京的人物繁阜,秋色迷人,特选取汴河秋景入画,实在是别具匠心的。正由于这样,所以画中店铺林立,酒店、茶馆……过客熙熙攘攘,充分反映了汴京工商经济的繁荣。与此对照,纸马店前门庭冷落,没有一个顾客光顾,丝毫看不出一点清明节上坟祭祖之类的迹象。这也透露出画家张择端立意是描绘汴河畔的升平景象,与清明无关。

不过,孔、邹两位先生举出的证据并不能完全证明《清明河上图》中所表现的是秋景而非春景,而且认为所画为春景和秋景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事实到底是怎样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取证。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谜团一定会被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