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讲堂】古代空地那么多,为什么农民宁可被地主剥削,也不去开垦荒地呢?

2020-11-22 10:28:35 作者: 【历史讲堂】

因此,在宋代,租牛耕地是农村非常普遍的现象。即便到了20世纪90年代,农村也都是几家合养一头牛,能够独自“抚养”一头牛的,都被称为“大户人家”。

再退一万步说,就算有人运气爆棚,解决了一切困顿开荒成功,就能过上“喂马劈柴浇灌耕地”的田园生活了吗?

哪有那么容易。

要知道“苛政猛如虎”可不是书上随便编撰的故事,封建王朝的盘剥,足以让一家普通农户“扛不住”。

前面我们讲到,为发展农耕经济,朝廷也会出鼓励农民的“优惠政策”,但这也仅仅是短期的。只要时间一到,该收的租,该收的税一分钱都不会少。

比如以“仁政爱民”称著的宋仁宗年间,头上还有“包青天”为民主持公道,但沉重的赋税一点都没减过。

除了日常的“二税”外,农民的农具、牛皮、盐、铁等十几种名目,都要再附加交税。稍微有钱的富户还要被抓去做劳役。这也是为什么大宋年间,三个世纪里闹了四百多次农民起义。

按道理,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都送牛又送全套工具鼓励农耕了,并且明初号称“轻徭薄赋”,这时候农民的日子应该越过越旺十分幸福才对吧。

事实上,前期确实如此,但到了明朝中后期,该来的还是来了。不仅赋税不知不觉涨了起来,还变着法子增加收税方式。

比如明朝弘治年间,东南地区就通过“折变”的方式,将农村赋税增加了五十多种附加税。万历年间,又再次增加了三倍多。

地还是那些地,但赋税就如滚雪球一般,越收越多,自耕农都是苦不堪言。

于是,千千万万交不起税的农民就沦为佃农,只能为地主卖苦力打工养家糊口。

南方佃农已经难以为继,在生产力低下的北方农民处境就更糟!

因为同样的土地面积,但生产力可能只是南方的一半都不到,但赋税还是一样得交,这些银子从哪来呢?地主自然要更严重剥削佃农。

可怜的农民穷到连饭都吃不上,却还要给地主背上重重的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