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宋亡以后诗人改名,皇帝成了高僧

2020-11-14 09:39:46 作者: 一心中国梦万

作为一个画家,郑思肖善画墨兰,但是他所画的兰花,无土无根,暗示国土的沦丧。

郑之因最有名的一首诗,是这首《题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可以枯萎,但是不会坠落,花之魂长留在枝头。

记得麦克阿瑟曾经有句名言:老兵不死,只会慢慢凋亡。一个建国只有200多年的国家名言真不少,只是这些梗都是咱们老祖宗早就玩剩下的。而且,外国人的大白话,哪里有我们这种优美的意境呢?

四、万古下泉诗 亡国皇帝的命运

回头再说说“万古下泉诗”。诗经中的《国风·曹风·下泉》诗云: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前三段写当前。寒凉的泉水在下面汩汩地流动,一丛丛狗尾草(艾蒿草、筮草)浸泡在寒泉中。梦中醒来,我长吁短叹,深深怀念当时繁华富庶的周国京城。

最后四句,写故都的回忆。当年风调雨顺,黍苗生长多么繁茂,那时候国家强大昌明,四方诸侯都来朝见天子,贤德高贵的郇伯亲切慰劳。

这首《下泉》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身处乱世之人的哀思。曹国臣子感伤周王室衰微,天下混乱,所以怀念周初安定的社会局面。

郑之因用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期待明主带领南宋走出困境的愿望。但是大厦将倾,其实南宋一个老妇人和一个小皇帝所能做到的呢?

半个月后,临安陷落。南宋虽亡,但汉家旌旗暂时未倒。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以及逃跑的宰相陈宜中等人先后拥立益王赵昰、卫王赵昺为帝,可惜10岁的端宗赵昰溺水而死,崖山之战时,宋怀宗赵昺与陆秀夫蹈海而亡。

而那个在临安城跪地投降的宋恭帝赵㬎却被忽必烈善待,被加封瀛国公,开府仪同三司,还给许配了个元朝公主。

赵㬎19岁的时候,元世祖下诏,派遣他入吐蕃(西藏)学习梵书、西蕃字经。元代高僧释念常曾经在《佛祖通载》中记载:

“宋主以王位来归,学佛修行。帝大悦,命削发为僧宝焉。”

赵㬎入吐蕃后,竟然成为一代高僧,法号“合尊”。而且终其一生,再也没有离开西藏 。

结束语

1318年,郑思肖临终时嘱其友唐东屿为画一牌位,曰:"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语讫而卒,享年78岁。

五年以后,1323年5月,当年那个5岁的小皇帝赵㬎也离世。《佛祖历代通载》中记载:“至治三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

据说他是因触犯文字狱被元英宗赐死,享年52岁。那首因思念临安而惹祸的诗写道: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