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瘾】王守仁的人生智慧:真正的淡定,源自内心从容

2020-11-13 23:16:21 作者: 【古人有瘾】

朱宸濠等了十几天,终于发觉上当了,于是带领主力出击,一路拿下九江、南康,进而直逼安庆。

此时,王守仁这边的兵马也基本到齐。众人都准备先去解救安庆之围,但他力排众议,决定先攻打南昌。

道理很简单:我们的士兵刚刚集结,气势正旺,必能攻破守备空虚的南昌。朱宸濠目光短浅,肯定会率军回救。我们以逸待劳,胜利在望。

果然如王守仁所料。最终,几番较量后,双方主力展开决战,朱宸濠大败,宁王之乱就此平定。不教条、不拘泥,准确分析形势,灵活排兵布阵,这就是知行合一。

其实,在后世,王守仁除了因其学说、成就知名外,也常被视作富有生活智慧的典范。

他确实曾多次面对羞辱甚至危险,但一样淡定从容。在贵州时,生活环境太差,随从纷纷病倒,他却能苦中作乐,最终安然无恙,这其中也有豁达心态的功劳。

所谓“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平定宁王之乱后,有人来抢功,不断挑起事端想激怒王守仁,没奏效。居然又想出一个馊主意,认为他只是个瘦弱文人,便提议在靶场当众射箭,想要让他出丑。

王守仁推辞不过,只得挽弓搭箭,三箭均正中靶心。挑事儿的人尴尬不已,他却神色如常。

一个人气量有多大,往往在于自身能力、视野的高度,更在于心纳百川的宽度和广度。内心坦荡澄澈,如此才能每临大事,宠辱不惊。这在今天处理问题时,仍然适用。

由于身体不好,又常年奔波,王守仁不到60岁就去世了,临终时说了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大概,也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注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