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怎写出《阳春集》?因为他的男儿皮囊下,藏着颗“女儿心”

2020-11-08 21:44:12 作者: 冯延巳怎写出

李清照曾这样评价冯延巳的诗词:亡国之音哀以思。的确,冯延巳所处的时代,国力逐渐衰退,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因此,冯延巳的诗词中不免带入了凄苦和哀愁之调。那么,冯延巳的诗词就没有什么值得可借鉴的么?这倒未必。

“梦觉巫山春色,醉眼花飞狼籍。起舞不辞无气力,爱君吹玉笛”,这是《谒金门·杨柳陌》的后两句。从这两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一个渴望向爱人传递感情的女子的深情和无助,这种竭力挣扎而又无可奈何的绝望感,透过文字的描述,被诗人清楚的传递了出来。

所以,对于冯延巳的很多描写男女情爱的诗词,世人并不会简单地认为这只是表述情爱的。因为,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时代中和命运做抗争的所有人的坚定信念,而冯延巳只是把这种浓厚的感情,转换为女子的哀思,而后表达了出来。

可以说,作为花间派的著名诗人,冯延巳的诗词在词风、意象等的勾画上,还是对后世诗人造成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比如说,北宋著名诗人晏殊就深受冯延巳的影响。只不过,跟冯延巳的哀衰基调比起来,身处北宋盛世的晏殊在词作中加入了繁华和热闹的构图。

的确,晏殊和冯延巳的词风略有相似之处。但是晏殊的这种哀愁,是喧哗之后的富贵闲愁,所表现的感情哀而不伤。这和冯延巳那种从骨子里透漏出来的凄凉感,是有本质区别的。可以说,晏殊在继承冯延巳诗词文风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升华的创作。

而像晏殊这般受冯延巳影响的诗人,其实还有不少。毕竟,冯延巳善用寄托、取物言情、深化情感表达的创作能力,还是值得后世诗人借鉴的。

作为一个对后世诗坛造成不小影响的诗人,冯延巳做官的确是没有那般优秀。他在职期间,并没有做出与其官位相匹配的贡献。相反,他深陷“才不配位”的舆论。而令他本人也感到忧愁的是,这并不是谣言,而是事实。

所以,骨子里刻着悲痛和忧虑的冯延巳,把自己对于生活的焦急都写在了自己的作品中。因此,他作品下对于情爱不如意的女子,大多可以反映出他本人的生活状态。也正是因为这种寄托写作,才让人发现:原来这冯延巳的男儿皮囊下,其实藏着一颗“女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