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道防线被攻破,那么整个泰山山脉就成为了阻止敌人进入山东腹地的第二道防线,这道防线只在西北和东南留下了两个通道,凭借齐地的人口优势,很容易在此设防。
即使这道屏障被攻破,那么齐地政权还可以躲入胶东半岛,凭着崂山济水齐长城等天然和人造屏障设防,如果抓住敌人的失误,也有机会靠着齐人对家国的归属感快速收复失地(田单复国)。
在防线被攻破的过程中,齐地的兵源补充速度要远远快过关中来的支援,巨量的社会财富也能支持战争的持续,就算最终齐地被完全攻破,也会让敌人的资源产生难以承受的亏空和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汉文帝优先选择处理齐地问题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
刘肥一脉从此彻底失势
刘肥虽然是高祖的庶出长子,但是却在沛县陪伴父亲数年,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因此高祖对他的封赏极其丰厚,不仅有着东秦称呼的齐地成为了他的封地,天下说齐语的百姓都要接受他的统治,因此他获得的封赏可以说是除了继承地位之外的最高规格了。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刘肥这一生都致力于建设自己的封地,他的嫡长子刘襄也继承了父命,不愿过多参与朝政。可是刘肥一共有十三子,十二个儿子都没有继承权,这种巨大的落差使得刘章和刘兴居不甘接受,在诸吕之乱中将刘襄拉入局,暴露了齐地强大的军事力量,令继位的文帝心有忌惮。
朝堂势力对刘肥子嗣的封赏虽有不公,不过实事求是地说,文帝继位初期还是比较认可这一脉的,因此双方才会在头两年相安无事。然而两个哥哥相继离世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强烈刺激到了刘兴居,因此他才会在未受到伤害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决定,彻底葬送了刘肥一脉,令其他后人之后无力翻身,浪费了齐地的大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史记·三十世家·齐太公世家》
【2】《汉书·卷三十八·高五王传第八》
【3】《史记·卷五十二·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