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元稹之立冬节气诗:在想象中的诗与远方,野鸡投水,变成花蛤

2020-11-04 18:28:10 作者: 唐朝元稹之立

就像他们无从想象大陆的尽头,大海的尽头是些什么。但是局限会创造幻想,想象。

他们看到冬天丛林的鲜艳的野鸡不见了,曾经看见过它们飞向海边,但没有人去刨根问底,那些野鸡飞回来没有。但是古人在海边却捡到了各种各样带鸟类花纹的贝壳。

按道理元稹也是农业专家,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

证明唐朝向海洋探索的能力有限。海洋捕捞,也是原始的捕捞,而不是如现代的养殖。所以他不清楚贝类原本就是有自己生命系统的海洋生物。

也证明了唐朝对森林和野生动物的探索也有限,至少没有官方来调查野鸡是怎么过冬的。

远方成就诗和幻想,再加上古书的以讹传讹,这位农业专家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野鸡们开始飞往大海寻求最后的死亡归宿,离它们变成贝类花蛤也不远了。

那么这句诗还含有一个信息,冬天是人们享受贝类海产品的季节。虽然不知道贝类如何繁殖,但是冬天能吃到贝肉花蛤也是享受呀!

不过十月的确是水产品旺季,包括虾,蟹,鱼,贝,都到了肉肥鲜美的时节。

元稹的这首立冬,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的确从科学角度,看到了寒碜,但是却更加觉得真实。这就是中唐时期的立冬,一个繁荣的农业社会,官方指导性地给出建议,该收藏谷物,该制作衣裳了,趁着农闲,你吃着花蛤的时候,想一想诗和远方。虽然有认知的简陋,但也亲民。

你的立冬绝对比唐朝,繁华!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