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被莫名剥夺军权的大将至今原因成迷

2020-10-29 14:32:31 作者: 三国被莫名剥

马超

马超原来是西北割据势力比较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当年周瑜曾经设想,由他和孙瑜带兵攻打西川,夺取成都和汉中后留下孙瑜镇守,然后和马超结成统一战线。而周瑜自己则回来,和孙权一道从荆州进攻曹操,这样就有可能获取中原。可见当时的马超已经是天下有名的人物。

建安十六年关中诸将叛乱,虽然队伍有十支,但曹操主要对付的不过是马超和韩遂,而他使用的反间计,要离间的主要也是这两人。

关中之战失败后,马超逃往汉中依附张鲁。马超向张鲁请兵夺取凉州,得到了张鲁的允许。张鲁的老部下害怕马超掌权,作战不出力,还在张鲁面前说马超的坏话,马超不得已逃到了氐人部落。

马超听说刘备正在攻打刘璋,就请求归降刘备,刘备派遣李恢前去迎接马超。马超领兵来到城下,成都城中的人听说后非常震惊,刘璋不得已投降。

有了益州,刘备又从这里进军占领了汉中,这让他有条件称霸一方,于是在公元219年称汉中王,马超也被封为左将军。刘备当皇帝后,马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但是,刘备虽然给了马超高官厚禄,却在实际上剥夺了马超的兵权,让马超处在一种“寓公”的状态之下。是蜀国再不需要打仗了吗?三国鼎立后,各个国家都面临着两个方向上的用兵,即便是吴蜀结盟时期,相互之间也不能不在边防驻军防守,这是安全的需要,无关信任与否。因此,这显然说不通。刘备当皇帝时,关羽张飞黄忠都已经去世,蜀国成名能战之将只有一个魏延,刘备这时候为什么要将马超闲置呢?如果担心马超会有异心,为什么还要任命马超为凉州牧?

杨仪

杨仪是诸葛亮的随军长史,为诸葛亮规划军队的分布编排,约束调度,同时负责粮草的筹集。由于杨仪精明强干,深得诸葛亮的喜爱。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在前线去世,遗命让杨仪将军队带回。杨仪历来和魏延不和,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也拿两个人没有办法。诸葛亮去世后,魏延想留在魏国继续作战,在得不到支持后率先拔营回国,沿途烧毁了阁道,还在褒谷口拦截杨仪率领的蜀汉大军。杨仪凿山开路,昼夜行军,没有把大军留在魏国境内,还把魏延斩杀,把大军带回了国内。无论两人的矛盾有多么严重,魏延沿途烧毁阁道,派兵拦截还在边境外的本国军队,都是一种作乱行为。两人曾经相互上表,声言对方叛乱,但后方的侍中董允和丞相府留守长史蒋琬都认为杨仪不会作乱,就是军中的将领,也认为错在魏延。正因为如此,魏延被诛灭三族。

无论是将军队带回到国内,还是平息魏延叛乱,应该说杨仪都是有功的,但这个有功的杨仪,却在回到成都后被剥夺了军权!只是被任命为中军师,但“无所统领,从容而已”。意思是没有兵带,也就是没有实权,只是安闲舒适而已。

诸葛亮的丞相府有两个长史,一个是留守府长史蒋琬,另一个就是随军长史杨仪,简单说就是一个负责行政事务,一个负责军队事务。杨仪资历比蒋琬老,自己感觉能力也在蒋琬之上,认为自己会接替诸葛亮,没想到刘禅按照诸葛亮的建议,让蒋琬接替了丞相的工作(不是职务)。杨仪为此发牢骚,那话语说得毫无边际,已经到了犯忌的程度,因此而被流放。又因为在流放地继续上书诽谤,当朝廷要逮捕他的时候自杀。但这些都是后面发生的事情,而杨仪被解除兵权是在他刚刚回到成都的时候,这当中难道就没有一些莫名之处吗?

需要说明一下,杨仪虽然只是个绥军将军,但他是诸葛亮的随军长史,又受诸葛亮的委托领大军回国,实际上已经是当是蜀汉国前线最高的军事长官,堪比大将。杨仪和魏延都曾经上书朝廷说对方造反,刘禅拿不定主意,就问蒋琬和董允,两人都“保仪疑延”,就是保杨仪不会造反而怀疑魏延。为了保险起见,刘禅还是派出了京城守卫部队,由蒋琬率领出城向北以防不测。蒋琬率军出城走了“数十里”,听到了魏延的死信,接着就回来了。难道杨仪就不会造反?这说明,他们是真的相信杨仪。一个都认为不会造反,又是实实在在平定了叛乱的人,为什么会被无缘无故地解除兵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