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战,让明朝的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国家都差点被改名换姓了

2020-10-29 12:08:35 作者: 一场大战,让

在这期间,于谦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调兵。

一共五十天的时间,他一边整顿京都内的残余兵力,另一方面调配周边的兵力,同时,从其它地方调配粮草以做军队的补给。可以说,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动员行动,最终,这场调配在韩青和孙祥最后四天的坚守中完成。于谦在京师九门安排了二十二万大军,随后,命诸位将领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西直门、阜成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等地驻兵镇守。

而他自己则披甲上阵,作为最高指挥官坐镇京师,并命人将城门关闭,以示背水一战的决心。经过土木堡一战之后,也先对明军可以说是根本不放在眼里,毫无畏惧可言。他觉得在之前的战役中,明军的主要兵力已经被消灭了,所以,攻打北京只不过是收拾残余的兵力,根本就是囊中取物。因为这样的情况,也先全然不顾手下将士们在紫荆关战斗中的疲惫,在没经过丝毫休整之下,日行百里来到了京师。

此时的瓦剌军队,士兵疲惫不堪,人困马乏,气势低落。眼看着这种情况,也先便想故技重施,派人找于谦等人出议。但这次于谦却没有同意,而是选择不妥协,放弃和谈。

眼看战斗不可避免,也先便将所有的主力集结在一起,准备迎战。

北京保卫战在十月十三日正式打响,战斗首先在德胜门开始。也先派一小批骑兵到德胜门进行窥探,但于谦对这一行动早有洞察,于是,便将计就计,派兵应战后,假意败走,以达到诱敌深入的目的。也先中计,加派万名骑兵进行追击,结果,正中了于谦的埋伏。瓦剌军队抵不过明军的炮火,只能从德胜门退出。德胜门失力之后,瓦剌兵便开始南下西直门。

当时,驻守西直门的孙镗与其进行激战,斩杀敌军数人,但后来也先假装退兵,使得孙镗乘胜追击,却不料中了对方的奸计,陷入重围。后来,孙镗退到西直门,但由于之前于谦有命在先,不能开城门放进任何人,所以,驻守西直门的程信只能发射箭炮掩护孙镗,却不能让他进城。孙镗抱着必死的决心,跟瓦剌军队,在西直门外决一死战。

不过,最后幸好得到了援兵的帮助,才将瓦剌军击退。

两天以后,王敬和武兴率领军队与敌军在彰义门抗战。但是,明军军队的兵马多为临时拼凑,连太监都被强拉上阵。试想,这样的部队如何跟训练有素的也先部队对抗呢?

几个回合下来,明军的列阵就被敌军所破,都督武兴中箭身亡。在这个紧急关头,幸好援军赶到,也先部队看到明朝大军已到,没办法,只好退出了北京。最终,北京保卫战以明军守城成功,瓦剌大败退兵结束。之所以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是因为明朝将士在边境关塞地区进行顽强抵抗,有效拖住了也先部队进入北京的时间,为于谦进行北京方面的战略部署腾出了先机。

此外,明军在北京战斗中的不畏强敌,英勇奋战,将气焰嚣张的瓦剌大军彻底摧毁,让敌军逼迫大明帝国南迁的企图彻底击碎。

同时,这一战守住了明朝的尊严和底线,对后期大明帝国增加京都以及九边地区的军事防御,都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

【《明英宗实录》、《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九·王振用事》、《明史·第一百七十卷·列传第五十八·于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