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权威榜单,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最高拍卖纪录20强!

2020-10-25 13:45:34 作者: 史上最权威榜

此南宋官窑洗,八瓣葵花式,浅腹,敞口,侧看弯弧雍雅。棱角含蓄,器身随沿起伏,柔美绵延。涩足无釉,底有支钉痕七颗。施釉天青微蓝,色泽温润澄澈,开片冰裂自然相缀,宛若宝玉,简约雅绝,浑然天成。

成交总额HKD5635万

气泡经散射而晶亮通透,使器表隐现酥光宝晕,宛若和田美玉。釉上又以开裂缀衬,素有「金丝铁线」之述。此般开片虽因窑温差异自然形成,然瓷匠为求佳器,于施釉、柴烧工序间之往复探求及摸索,自不必多言。官窑胎土色深,于底足及器心支钉痕露胚处可窥一二,盖因富铁元素所致。

成交总额HKD3820万

官窑洗精美绝伦,充份体现了南宋御瓷的辉煌成就。此外,这批特为南宋宫廷烧造的官窑佳瓷,亦承袭了北宋宫廷的审美趣味。它们深受历代藏家推崇,对后世的御瓷烧造影响深远,时至清代仍方兴未艾。

在陶瓷史上,只要论及北宋美学,影响力之大首推宋徽宗(1100-1126年在位)。诚然,徽宗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并非其为君之道,反而是他的收藏、艺术和美学造诣。他曾命人为其古董珍藏刊印图录,更谕令制成各式宫室庙宇用器,凡此种种,堪称中国艺术史上的丰功伟绩。若要探讨官窑瓷器,徽宗与南宋宫廷艺术之间的渊源亦不容勿视,因为徽宗朝中用器的典雅风格(例如为其烧造的汝窑御瓷),正是南宋官窑御瓷的主要参照对象。

成交总额HKD3370万

钧瓷的釉色奇幻,是宋金元三代最引人入胜的古陶瓷之一。大部份的钧瓷外表光素,以厚润乳浊而深浅不一的蓝釉为特色。钧釉为石灰硷釉,如其他青釉一样,部份蓝色由少量氧化铁在还原气氛中烧成,这却并非造就钧釉美感的主要因素,而是归因于釉内若干现象。钧釉的主要蓝色为光线折射引起,最重要一点是「二液分相法」,即含高硅的钧釉中浮悬著微细的玻璃质粒子,相等于油和醋组成的沙拉酱汁。钧釉要产生这种乳剂状态,必须长时间停留在高温状态下,然后慢慢冷却。中国北方的馒头窑由于隔热功能优良,确能成就绝佳的钧釉效果。

成交价:港币3006万

此件倭角方洗,造型小巧可人,四方倭角,斜直壁,器身随口沿起伏凹凸变化,内外满施灰青釉,所敷施釉色厚润犹如凝脂,宝光内蕴,仔细观察可见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后世鉴赏家称之为「聚沫攒珠」,最为令人称道。周身纹片致密,静穆古雅,深者呈紫褐色,浅者则为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两色交织,遂成典雅美观的「金丝铁线」。底部四倭角处各有一支钉痕,可见黑褐色胎骨,细腻坚质。

哥窑多为精巧之物,常入文房清供,其中作为笔洗使用,更是后世文人所推崇。明?屠隆《考盘余事》「笔洗」条有载:「陶者有官哥圆洗、葵花洗、磬口洗、圆肚洗、四卷荷叶洗、卷口蔗段洗、长方洗。」可知瓷质笔洗式样丰富,影响至广,并且当今的哥窑遗物皆与记载一一对应。北京故宫典藏一例「宋官窑方洗」,造型与本件颇为接近,惟体量略小。

拍品已售1990万港币成交价(含买家佣金)

拍品已售1810万港币成交价(含买家佣金)

宋初,士大夫经科举遴拔为官,取代世袭权贵执政治国,理学大兴,崇尚鉴史以修德。此炉形制古雅,仿高古铜奁,正与当时流行之理学相乎。尚古之风盛及瓷业,宋匠常依古玉及青铜器形制瓷,递衍递嬗。

本例式样可溯至汉;汉有鎏金铜樽,熊形足,配兽首衔环耳,附盖,可见一熊足兽纹樽例,铸有「温酒樽」铭,知其为酒器,并有西汉成帝「河平三年造」字,即制于公元前26年。

拍品已售1452万港币成交价(含买家佣金)

此小盌绚丽夺目,属存世河南钧窰盌之佼佼。天蓝添艳紫,浓烈馥郁,斑驳陆离,青红张弛,赏心悦目,色泽流光溢彩,纹理参差披拂,诚逸群出众。钧瓷有此品级者,皆得抽象画作之隽永神韵。

此类小盌,若釉色明亮,柔光之下恍如皂泡,是以西方有「bubblebowl」之称。手捧此盌,光影反射下,俨然有皂泡自口沿升起,浮于盌上,与其洋文雅称相符,实至名归,尤为难得。

拍品已售1450万港币成交价(含买家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