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托孤时,刘备接连3个阴谋,马谡魏延都在算计之中,厉害了

2020-10-23 00:48:50 作者: 白帝城托孤时

其实,刘备的做法也是非常聪明的,此时,益州内部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这个李严。因为,此时法正、刘巴均已去世。只有这个李严,他是东州集团,还有益州集团所赏识的知识分子。只要稳住此人,那么,蜀汉东州、益州派系便会趋于稳定。换句话说,才有可能听命于后主刘禅的统治。

刘备正是知道李严的重要性,才对李严加以重任,并且让李严为托孤重臣,与丞相诸葛亮一起辅佐刘禅。这一招安排,其实就是一个局,可笑的是李严竟然自动入局,最终还翻了船。

其二,算计马谡、魏延二人。

为什么说刘备是在白帝城算计马谡魏延二人呢?道理也很简单,众所周知,刘备在任命诸葛亮为托孤大臣,辅佐刘禅之时,他还提出一个可怕的要求。在《三国志/蜀书九》之中有这样的记载,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刘备明确提出,马谡这个人不行,你不要重用他!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刘备在临死之前,为什么要拉马谡下水呢?要知道,刘备如此说话,再怎么也会影响马谡在诸葛亮心中的地位,甚至真的像刘备所言一样,放着马谡不管不顾。

那么,刘备让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到底有什么深意呢?也很简单,刘备先是重用李严,其目的是为了稳住,东州、益州势力。那么,中伤马谡,难道是要打压荆州势力吗?其实则不然,刘备他正是在防备着诸葛亮。

防备诸葛亮什么?害怕他会犯错。因为马谡这个人,在刘备看来就只会吹牛,而无一件功劳。况且,在刘备生平,并未发现马谡真的有才。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诸葛亮,能够提出像《隆中对》这么优秀的战略出来。

当然了,对于魏延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魏延当时是没有受到邀请到白帝城的,其实你想一下,魏延是刘备一直提拔起来的,为什么在即将离世之时,竟然不让这个昔日的战友,前来送他一程?甚至,对魏延只字不提?很简单,此人不靠谱。

或者是换句话来说,魏延这个人亦不是需要特别照顾的人。因为,刘备深深明白,此时自己的蜀汉集团许靖、董和、黄权、法正这些老伙计已经不在了。特别需要,李严来中和势力,然而魏延脾气暴躁,极容易坏事。

而此时唯一可以制约魏延的也就只剩一个赵云,还有就是诸葛亮了,因此呢,在刘备临死之前,有意让诸葛亮制约魏延。到了必要时刻,当然还可以将魏延连要拔起。

其三,刘备有意暗示,待蜀汉政权有变时,诸葛亮可以权宜行事,“君可自取”。

刘备当时,到底跟诸葛亮说了什么话呢?“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此乃是刘备在世之时,对诸葛亮说的心里话,此段话如果从表面上来看,意思也很简单,就是在刘禅无法辅佐的情况之下,让诸葛亮自己做成都的主人。诸葛亮当时听后,立即下跪,声称自己绝对不是那种卖主求荣,背叛君主之人。

其实,对于诸葛亮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不用孔明自己说,或许很多朋友都会知道。诸葛亮绝对不会做背叛蜀汉的事情,但是刘备为何却要说“君可自取”?细想一下,这4个字绝对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

那么刘备说这4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此时的蜀国到底是个什么情况,首先刘备是带着大部分蜀军的精锐在夷陵战死。其次,在刘备养伤期间,蜀汉内部势力也开始蠢蠢欲动。《三国志》记载,“三月,黄元进兵攻临邛县。”,看看蜀汉的这个黄元已经开始反叛刘备了,其实作为一国之主,刘备他此时已经知道了蜀国后面还会发生类似的事情。果不其然,《三国志/后主传》中记载:“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太守张裔於吴,据郡不宾,越隽夷王高定亦背叛。”,益州雍闿反叛、张裔率领兵士归吴。 你知道,此时蜀国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情况吗?大半个蜀国国土,已经易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