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爱将郑仁泰墓:咸阳地下造型奇特女俑,告诉你初唐有多开放

2020-10-22 00:53:57 作者: 李世民爱将郑

郑仁泰墓内还有一件女俑,造型非常特别,是一个头戴幂篱、骑着高头大马的女俑。这一回女俑没有穿男装,但头上戴着的幂篱却非常吸引人眼球。幂篱原本是西北少数民族男子用的遮面巾,主要用来追求保暖,后来因为能够挡住脸部,不让路人窥视,渐渐成为女性的装扮,并传入中原。

在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女俑并没有全身遮蔽,还把脸给露出来了。幂篱布帛中间有开缝,垂下布帛可以挡住脸,如果要看清外面可以把布帛分开,在颈后束结。这件女俑做得十分精细,从背面看,还可以看到布帛在颈后束结的形状。

由于幂篱可以把人遮得严严实实的,在古代还时常被刺客用于掩护身份,据传瓦岗军李密叛唐东走,途中偷袭姚林县,就是让几十个精锐士兵扮成自己的妻妾,穿上妇人服装,戴上幂篱,闯入县舍后再把藏于裙下的刀拿出,大开杀戒。

幂篱虽然可以挡风遮脸,在唐初贞观年间较为盛行,但始终存在较为笨重、不够美观的缺陷,后来到了唐高宗时期,出现了另一种帽子——帷帽,就是用纱布从帽子四周垂到脖子以上,不像幂篱那样绑的严严实实的,“拖裙到颈,渐为浅露”。

由于帷帽违反了朝廷女子不得抛头露脸的礼制,唐高宗还专门下旨禁止女子戴帷帽,认为这个着装“过为轻率,深失礼容”。但幂篱与帷帽相比,虽然保暖效果好,颜值实在是差了太多,唐朝女孩们都更喜欢风度,而不要风度,朝廷下禁令也没用,武则天当政以后,帷帽盛行,幂篱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披帛女立俑:唐朝女子的颜值代表

与幂篱相比,更能代表唐代女性审美偏好的,是这件披帛女立俑。披帛,置于女子肩背之间轻质罗纱披带,一般长两米。

披帛在东晋尚未出现,敦煌莫高窟北魏壁画和西魏壁画已有披帛,而波斯萨珊王朝银瓶人物画上,还有新疆丹丹乌里克出土的早期木板佛画中,都可以看到披帛的身影。很明显, 帔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应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亚传入中原。

披帛在唐代十分盛行,唐玄宗曾下令宫中世妇在参加后宫宴会时,必须身披绣有图案的披帛。披帛缠绕双臂,走起路来迎风招展,妩媚动人。特别是唐以女性丰韵为美,故多肥胖之女,而披帛流畅飘逸的线条能使身体显得轻盈婀娜。

小结

女子骑马,女扮男装,郑仁泰墓里这些造型奇特的女俑,充分显示了大唐的开放程度和包容气象。这与唐朝时期推进的共融开放政策是分不开的。

唐太宗思想开明,当时与唐王朝友好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有三百多个,唐朝政府还专门设有负责外交事务的鸿肿寺、礼宾院等机构。开明开放的政策,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也体现在服饰艺术上,幂篱、披帛这些唐代流行的女性服饰就是源自异域文化。

文化的交流也体现在社会观念中,佛学所宣扬的众生平等观念也逐渐影响到唐朝社会,唐代女性可以像男子一样在公开场合骑马,甚至还可以女着男装,都是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