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荥经(古严道)一一两千年古城的前世今生

2020-10-21 21:45:32 作者: 四川荥经(古

据民间传说,砂器的制作始于一个接待古时官员的故事。该官员到严道古城视察,口渴难耐之时命人烧开水来饮用。村民家贫无有烧水之家什,但上命难违,情急之下一村民只得用当地泥巴捏了个东西装上水放在煤炭火上烧。不多一会儿,水烧开了,这个泥巴锅也烧得铁实了。官员接过这个东西喝水之后,连声叫好,说是水好喝,这个家什也巴适,当即索走了这个“天下第一砂锅”。从此,这种泥巴与细炭渣捏成的东西便开始在古城烧制出炉,广泛用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品种有锅、盆、缸、罐、炉、盘、槽、缽等不下数十种,两千多年来都统称作砂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因地方国营砂锅厂更名为“荥经县工艺砂器厂”,从些改称为砂器。

如今,国营工厂也已经成为了历史,砂器制作仍是各家各户自产自销。我们在当地采访得知,制砂器的能工巧匠当数曾宪华和他的儿子曾庆红、曾庆波。曾氏三父子中,曾庆红尤为了得,已获得了四川省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的“四川省一级民间艺术家”的称号。黑漆漆的砂泥经他一捏,一个曼妙的雅女就出现在他手中。他创新制作了手感细腻、精美的茶具,与宜兴紫砂有了异曲同工之妙。如今曾庆红更是开发出了紫红、釉黄、铁青等色泽的工艺产品,既有实用性,又有审美情趣。带有“曾庆红制作”印记的砂器不但已经走到了北京城,而且已是享誉海外——新加坡一位客商慕名找上门来,说是要在东南亚设销售处,全权代理荥经砂器的销售,一次就要进货上千件精品。曾庆红为此又喜又愁,喜的是荥经砂器名声在外,愁的是即便把整个古城村各家各户的砂器全部集中起来精选,一下子也不凑够一千件兼具实用性和工艺性的精品。

我在采访中知悉,荥经县有关方面已就发展砂器文化提出了很好的设想,这个设想大致如下——

在原有古道的基础上,新辟一条砂器文化古街。建一段古城墙,刻名“严道古城”,城墙采用砂器烧制外墙装饰砖。进城修建一座拱桥。进入顺地势的石板路,两旁民居为木结构旧房,家家招牌采用布幡式古志招牌,主要经营茶馆、小吃餐饮、休闲娱乐、砂器经销。砂器作坊以手工为主,保留原始风貌,既是参观点,又可以开“砂吧”,让游客体验制作过程。

希望在不久之后的某个春节,当我再次回到故乡时能行走在这条砂器古文化一条街上,更希望这条街上南来北往的游人如织,如川西古镇黄龙溪,如雨城古镇上里,如我心中所描画的严道古城砂器文化一条街。

沧桑巨变中的古城之谜

我在古城探亲访友期间,我接触到了好些可以称为古城之谜的龙门阵。这些谜可以归纳为荥经古今十大奥秘。其一、黄帝之子昌意为何会“降于若水”(若水即荥经古时称谓)?其二、颛顼是独自一人或是随夫母远赴中原?其三、荥经出土的战国青铜矛为何会铸有“成都”二字?其四、荥经出土的被称为“巴蜀图章”的数十件珍贵文物真的是古代印章还是一种会意的地方性文字?其五、荥经出土的汉代石棺上的“千年一吻”,到底是男女亲热的图像还是儿子反哺老人的行孝图……其十、六十年前荥经人口为十三四万,六十年来,中国人口已翻了一番,而荥经人口却仍保持着这个并未增长的数据,这是因超前实施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还是另有一段发人深省的现代史?

随着岁月之风不息地吹来,相信故乡的一切难解之谜终将会露出它的谜底来。

(此文2016年刊发于《四川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