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戎牧羊人羌族,民族文化为何令人仰视?从多姿多彩的民俗说起

2020-10-20 13:43:12 作者: 西戎牧羊人羌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古代社会中的羌族,由于生活在中原王朝和吐蕃势力的夹缝中,所以为了保存民族实力或留住血脉,羌族人不得不同化于藏族,亦或是被迫依附中原王朝。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社会中的羌族,实际上应该是羌族、藏族、汉族民族共同体。

三、来自山里的“本地人”

1.“本地人”族名渊源

羌族曾自称为“尔玛”或“尔咩”,在羌族语系中都可以译为“本地人”。而这两种自称,一般认为形成于羌族南迁之前,由于羌族的祖先是古羌族,而古羌族又与其他西部少数民族合称为西戎。

他们世代聚居于高山或半山环境中,在民族历史渊源和地缘层面上来看,羌族人将自己称为“本地人”毫无异议。但由于后来羌族为了求生存不得不南迁,又不得不与藏、汉、回等族民族杂居,所以才逐渐从“本地人”转变为客人。

笔者认为,如果深挖羌族的民族起源历史,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传说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炎帝是古羌族人,从这个角度来看由古羌族后裔组成的羌族,也应该是华夏文明初祖炎帝的后裔。

2.羌族乃“东夷”后裔

相传炎帝曾是上古“东夷”部落首领,但因被蚩尤打败而流落于黄帝部族。如果从这个观点去深入探讨,可以得知羌族其实应该是“东夷”后裔。而这个古老的部落联盟,在周代文献《礼记·王制》中有所记载。

“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大意为居住在当时社会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过着近似于原始人的生活。因为他们披发文身直接生啖食物。这一点其实也与炎帝的起源息息相关,进而可以得知羌族实乃“东夷”后裔。

通过这段记载,其实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炎帝与黄帝联手打败蚩尤之后,虽然也有大量蚩尤部族迁徙他处,但是最终剩余族人在炎帝的带领下,进一步与黄帝部落融合或者说,古羌族部落与黄帝部落融合形成了华夏族。

笔者认为,羌族的起源及形成历史,如果从实际意义上来讲,就是古代社会其他少数民族的形成样板。作为古代西戎、东夷、南蛮、北狄,少数民族中的一个重要支系,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很多非常值得后世人敬仰的文化体系与民风民俗。

羌族生活习惯及特色文化习俗

笔者认为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是华夏大花园中娇艳欲滴的鲜花。在历经几千年的辗转迁徙之后,羌族终于在四川省境内定居,并成为了一个农耕民族。

这种民族经历或演变,在我国历史上并不少见,但是羌族人却能够以极具性化的民族精神,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羌族文化习俗。笔者认为羌族的民风与民俗,其实也代表了羌族人的性格与处世态度。

一、羌族服饰习俗

服饰或衣服,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人们之所以能够从表面上区分出不同距离,这其中有一个最显著的原因,就是通过服饰去分辨或辨别不同民族的文化风格。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羌族服饰习俗,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就是“头饰”。

1.羌族服饰文化之“头饰”

所谓“头饰”,其实就是汉族人说的“冠”,在羌族社会,无论男女都有包头帕的习俗。女性的头帕一般都会被称作“一匹瓦”,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有一点奇怪,但是却可以体现出独具魅力的羌族服饰习俗特征。

“一匹瓦”是一种类似于瓦片壮的“头饰”,主要使用青布塑形并在布面上绣花。然后,再用一种类似于奖牌的银质金属片进行点缀。相比较于白布帕来说这种“头饰”,不仅显得特别珍贵而且更具羌族服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