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歌姬在推动唐朝诗歌的发展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2020-10-09 14:32:28 作者: 唐朝歌姬在推

从诗歌的传播过程中来说,歌姬们是诗歌的传播媒介

诗歌在上层社会中的传播

为了更好地为宫廷生活服务,唐朝新催生了一个音乐机构,而它就是教坊。而其中的歌姬来源主要有:持续在宫廷服务的乐工及其后代子女、从民间搜罗上来的优秀艺人,还有一些因获罪被迫成为乐工的官家子弟。而这些教坊歌姬们的主要工作场地便是宫廷和官员们的私人府邸。

教坊歌姬主要为统治阶级服务,所以她们手中自然掌握着优秀的诗歌资源,比如说史载:元微之诗往往播乐府。而歌姬们拥有了诗歌资源以后,就会在宫廷宴会、或是一些宫廷大型活动以及高阶官员的私人府邸中,进行歌舞表演。通过歌姬们的演唱和传播以后,不少民间诗歌就可以在上层社会得到流传。

诗歌在民间的传播

唐朝前期,民间青楼和教坊之间的界限还是很明显的;而中唐以后,有些青楼歌姬虽然也开始接受教坊的管理,但是她们的活动范围明显扩大了。而这样的变化,就使得唐朝的诗歌发展出现了新境况。

对于民间的观众来说,这些百姓就可以观看到歌姬们从教坊带回来的新曲调、新节目;而对于这些教坊歌姬来说,她们也因为活动范围的扩大,可以直接接触到以前接触不到的知名文人骚客。而通过这些歌姬的努力和传播,诗歌作品可以在民间和上层社会之间实现双向流动,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发展,也都直接受到了她们的影响。

从诗歌的传播效果来说,歌姬们也是诗歌传播的接受者

相通的生活境况,使得文人骚客们和歌姬之间,往往会心意相通:对于文人骚客们来说,售卖知识,是他们成名、安身立业的资本;而对于歌姬来说,在不同客人之间周旋,出卖色艺,就是她们的职业。如此情况之下,有时候文人和歌姬之间,可能更会产生共鸣、交流也更为密切。

所以,当歌姬们接触到那些诗词以后,她们不仅仅是单纯地演唱了这些作品,还会在作品中加入个人的情感表达,从而使诗词作者的情绪,得到更好的诠释。比如说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加以悲凉的曲调演唱以后,作品中的离别情,被表达得淋漓至尽。

也就是说,多了歌姬这类接受者以后,诗歌作品的演唱,往往会增加很多的情感色彩。而这类感情的宣泄,就是来自于歌姬们的生活经历,以及她们和文人们之间的交往。

结语

也就是说,唐朝歌姬对于唐朝诗歌的发展:从创作、传播到接受,那可谓是一条龙式的服务。从歌姬们的表现上来说,歌姬们给了唐朝诗歌不一样的趣味;而从大唐诗歌的流传程度来说,它们也给了歌姬们超越时间的经典。毕竟,还有什么能比文学知识的传承,更永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