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李商隐秋诗名句,桂花香处同高第,柿叶翻时独悼亡

2020-09-24 20:07:11 作者: 赏读李商隐秋

韩瞻有一儿子叫韩偓,小名冬郎,此时十岁左右,这孩子在送别宴会上深情做诗,安慰李商隐。李商隐都放在心里。

四川路长,两个风华青年,此时都是风霜的四十岁。韩瞻对李商隐一送再送,送到了长安外围的咸阳。在韩瞻心里,李商隐已经是他的亲人了。

李商隐写下这首包含平生遭际的别离诗,来表达。

“桂花香处同高第,柿叶翻时独悼亡。“

那个时候,我和你同学少年,春风得意,两个人遇见,就像凤凰在一起翩翩。年轻的华美,一起同游同坐,同在锦绣华堂。唐朝对新科进士的礼遇是非常盛大的,有一系列华美的仪式。

那一年我们同时蟾宫折桂,豪情万丈。只是现在的我,在这风飘柿叶的季节,失去了我自己的凤凰妻子。要知道,两位男人是娶的亲姐妹。这种眼前的对比和感伤,李商隐难过,其实韩瞻也难过。李商隐的妻子是他们共同的亲人啊。

这也是对亲近之人的无遮拦的写法,我和你起点是一样的,但是走着走着,我就成这样了,官难得做,妻子也死了。

”京华庸蜀三千里,送到咸阳见夕阳。”

我就象漂泊的鸟儿一样,居无定所,只看到别人鸳鸯成双成对。

从京城到四川有三千多里,你送到咸阳就已经日西了。我感谢你一路殷殷的送,可是人生这条路,还得我慢慢走完。

这首诗是对知己加亲人的韩瞻写的,其实非常真挚,两个人同龄,但此时已经看到命运对人生的捉弄。

实际韩瞻也并没有受到大用,他比李商隐强一点的,就是做了某司员外郎一级的官员,也不过是从五品,40多岁以后任职所谓边远地区的刺史,和小市长和小县长一样,在前朝白居易和刘禹锡那里,这种官简直和流放没有多大区别。

然而这就是韩瞻李商隐这对中唐凤凰的现状。

比李商隐强一点的,就是他的妻子还算命长。在料理家务的同时培养了晚唐诗人韩偓,其实这也有李商隐的功劳。韩偓的诗风是从李商隐这里传承的。

落魄的是他们同属于一个不能有所作为的时代。

李商隐去四川的第二年,韩瞻出任鲁州刺史,就是今天四川阿坝地区,如此边远的地区,想必是他争取而来,为的是和李商隐见面。

李商隐简直是少有的快乐。

“积雨晚骚骚,相思正郁陶。

不知人万里,时有燕双高!”迎寄《韩鲁州》

这次他们都认命,再也不说自己是凤凰了,但是万里之遥,双燕飞舞,故人和亲人来访,这种快乐在李商隐诗中是不多见的。

李商隐有一首著名的《寄北》,通常解读为是写给妻子的作品,但是李商隐最有可能是在妻子死后的巴蜀所做,他寄给的是牵挂他的韩瞻。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因为韩瞻夫妻带着李商隐的两个子女,在长安,那是李商隐妻子死后的惟一最亲的故人和家园。

两位晚唐的凤凰,处在压抑的时代,都难以有所作为。李商隐诗名鹊起,与现实的人生并无补益,韩瞻险些寂寂无名,他在历史上留名,得力于李商隐的才华,也有儿子韩偓的功劳。

而韩偓直接受教于李商隐,雏凤清于老凤声。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