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虞稷与《千顷堂书目》

2020-09-21 22:30:31 作者: 黄虞稷与《千

《千顷堂书目》最为朱彝尊所赏识,朱氏与黄虞稷同在明史馆任分纂,而黄氏书目确属征实可考,所以朱氏编《经义考》与《明诗综》多征引其说,凡作者爵里姓氏,以及序次先后,皆以黄目为准则,足见朱氏对黄虞稷的器重。惜黄氏藏书到虞稷死后均散失,可见文献征集而能长久保存,确是一件很艰巨的工作。

二、《千顷堂书目》的特点

现今流传的《千顷堂书目》的刻本,是1913-1917年间吴兴张钧衡刻的《适园丛书》本。它的底本是用十万卷堂和汉唐斋两个抄本相互补充刊行的。此外有博古斋的石印本。从黄虞稷逝世,到《适园丛书》《千顷堂书目》的刊行,已相去二百二十余年。这期间由于学者对这一书目的重视,在清代藏书家和学者们中间传抄的本子也很多,对这一书目进行传抄、校勘、补订工作的有朱彝尊、杭世骏、全祖望、卢文弨、鲍廷博、吴鸯等人。《适园丛书》本的《千顷堂书目》各类后有“杭补”二字标记者皆杭氏所补。由于抄本辗转流传与黄虞稷原编的《千顷堂书目》、《明史艺文志》,均已失其旧貌。卢文弨《题明史艺文志稿》曾云:“外间传有《千顷堂书目》,与此志大致相同,而亦间有移易堂名千顷,固黄氏所志也。然今之书,直是书贾所为。……篇第亦间或颠倒,恐此尚有脱简,余先抄得书目,后从朱君文游借得此本,力不能重写,但取以较书目,改正不少”的说明,可证各家抄本都互有出入。到吴鸯重校的时候,是以道古堂藏本与卢抱经校本勘补,这样就更为详备。

南京图书馆藏有两个抄本,一是八千卷楼藏旧抄本,不分卷,共十四册。另一抄本是山东潍县高鸿裁(翰生)辨蟫居抄本,三十二卷,二十四册。首录杭世骏《黄氏书录序》,吴骞《重校千顷堂书目跋》。此外藏有一个批校本,是常熟丁祖荫用《适园从书》本作底本,借到铁琴铜剑楼藏知不足斋抄本,过录了卢抱经、吴兔床、王振声诸家的校补和题跋,用红蓝二色笔誊录。这一过录的批校本,很多地方可以纠正《适园丛书》本的遗漏和错误处。

我们现在使用这一书目时,可从几方面来领会它的参考价值:

(一)、《千顷堂书目》可视为著录明代艺文最完备的书目。有明一代刻书之盛,不亚于宋元。其雕刻之精者,亦几可与宋刻相比美,向来为收藏家所珍视,由于传世相近,存于今之明刻善本其数实超越宋元版达十百倍之多。为稽考明代古籍,查阅书目,官私著录,亦复不少。正统六年大学士杨士奇等,就文渊阁书编成书目四卷,凡七千二百五十六部,其书既不著卷数,而对作者姓名与时代亦多缺略。甚至皇史宬所藏《永乐大典》,列朝实录二、三万卷均未列入,其疏略可知。至万历二十三年孙能传、张萱等又编有《内阁书目》四卷,较之正统时又仅存十之二三。万历十七年焦竑又撰《国史径籍志》五卷,不分存佚,通纪古今,丛钞旧目,无所考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古来目录,惟是书最不足凭”的评语。至于私家藏书目录,嘉靖间有晁瑮及其子东吴的晁氏《宝文堂书目》三卷,每书下间有版刻著录,足以考见明人版本梗概,特其编次无法,不记卷数及作者,类目丛杂,复见错出的不一而足。他如《澹生堂藏书目》则以互见别裁为分类体例之示范。这是一姓私人藏书的著录,并不较完备地包括朱明一代的著作。黄氏父子两世相传,聚书达八万余卷,其后虞稷入史馆,分纂《明史艺义志》,详考一代典章,其所辑有明十六帝二百七十六年间宏篇巨制,下至一人一事之野史杂记,无不网罗毕载,所辑之书达一万二千余种,比之王鸿绪删订后的《明史艺文志》,仅收入四千六百三十三种,从数量来说,约多二倍,堪称比较最完备的明代书目。且这一书目所辑方志及金陵文献,也极为丰富,可供研究南京明代掌故者参考。有关明代南京官制职掌,名胜古迹,南京乡贤的传记,年谱,以及诗文集无不著录。其后甘元焕著《江宁艺文考略》有关明代人著述,由黄目录取者占全书之大半。

(二)、《千顷堂书目》分类编目工作比较精详。虞稷一生不仅能藏书聚书,穷年累月研习经史,其学术的淹博,更为他编月分类提供了优越条件。每一书著录书名、卷数、作者的姓氏爵里,科第,考订成书的先后。其叙录详瞻,扼要而不繁冗,足称深得史家笔法。例如卷十史部政刑类《大明律》三十卷下的叙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