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五代十国的漕运形势,品漕运对政权的巨大影响!

2021-01-07 02:45:40 作者: 看五代十国的

  从某种视点上来说,后梁太祖朱温能够顺畅的树立后梁,得益于他操控了魏博镇,朱温先是与魏博节度使罗绍威结盟,后来又结成儿女亲家,为他获得梁晋之战的成功打下了根底。在梁晋之战时,魏博镇“储庾山积,下安阳、淇门,斫船三百艘,置水运自大河入洛口中,岁漕百万石以给宿卫,太祖深悦之”。

  正是魏博镇漕运比较疏通,能由此动身经黄河进入洛水抵达洛阳,将河北的赋税连绵不断的供给给朱温,使得朱温在战场上得到足够的后勤保证,形成了对晋的优势,才使得朱温能够打败晋而顺畅称帝。

image.png

  朱温称帝之后,为了自己操控的安定,图谋消除魏博牙兵,将魏博镇逼到了敌对的李克用一方。而李克用得到魏博镇之后,与后梁的军事与财务形势比照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动。尔后朱温集团只得依靠河南的漕运,而河南漕运体系跟着汴河被损坏已无力背负战役的需求。因而在李克用得到河北漕运中心的魏博之后,能够定心的沿黄河而下,切断后梁的河南漕运线路,使得后梁的军事后勤无法得到保证,终究成功的天平向李克用一方歪斜,总算在龙德三年(923年),李存勖亲率大军急趋汴州,逼得后梁末代皇帝朱友贞自杀,后梁消亡。

  后周使用漕运的北阀

  后周政权操控时期,契丹内部对立尖锐化,国力有所式微,河北边防形势产生了新的改动,契丹已不能对后周构成太大的要挟。

image.png

  显德六年,周世宗发起北伐。他在战前先命令管理运河,以便借水陆进军。由于后周马队的战斗力较契丹弱,但契丹其时尚无水军,后周水军北上抵达了快速、荫蔽地运送戎行与军需的意图,以水军之长弥补了马队之短 。

  显德六年(960年)二月 ,周世宗“命王朴如河阴按行河堤, 立斗门于汴口 ”,又命韩通、吴廷祚 “发徐、宿 、宋、单等州丁夫数万浚汴水 ,命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自大梁城东导汴水入于蔡水 ,凡供军之物 , 皆令自京投递行在”,水路直通三关要地 。周世宗 “驾驭龙舟, 率舟师顺流而北 ,首尾数十里。辛丑 ,至益津关 ,关南平,凡得州三、县十七、户一万八千三百六十。是役也,王师数万,不亡一矢,鸿沟城邑皆望风而下 。”后周容易 地获得重大成功 ,夺取了关南之地 。

  周军拿下益津关后, 自是以西“河路渐狭, 舟不能进, 乃舍舟陆行 ”。取瀛州后, 周军在安阳水上做桥,处理交通问题 。可见 ,跟着对辽军事不断向纵深展开 ,地舆条件改动 ,河道或是狭隘或是缺少浚疏,高效水运难以保持,导致持续作战的本钱和危险加大 。周世宗也刚好因病重退兵。由此可见,漕运的军事效能也是促进北伐敏捷制胜的重要原因,,而漕运手法的缺乏也会约束北伐的展开 。通过后周的尽力,从汴京到瓦桥三关的水路运送通过疏浚工程变得愈加疏通。后周还设置关南诸州的转运使统辖漕运供军业务,“以三司副使王赞为内客省使兼北面诸州水陆转运使”,以新得关口和水势为界防卫,五代后期边防形势大为改观 。

image.png

  从五代诸政权的前史来看, 使用漕运支撑北方边防的确存在着或许性 、必要性 和有效性。后唐、后晋、后周三个政权就代表了三种不同状况。后唐国力在五代时期归于较强者, 而契丹刚刚鼓起,实力亦强。 后唐保有幽云十六州,防护上有地舆优势,自动使用漕运活跃防护 ,收效很好 。后晋国力在五代诸政权中较弱,但其时契丹国力较强,后晋损失燕云要地 ,防护上无险可依, 消沉使用漕运, 被迫防护 ,以至于亡国。后周在五代诸政权中也归于国力较强者 ,加之契丹政权内部又有对立, 虽后周军事上相同无险可依,但其自动使用漕运活跃防护 ,乃至以攻为守,却获得了军事上的成功 。

  从后唐 、后周的前史经验看, 杰出的漕运供给能够对边防产生很大的支撑效果,能够使城垒的守御巩固而耐久,这便是后唐燕云区域能够在契丹铁骑面前据守的原因之一,也是周世宗收复关南之地的原因之一 。当华夏政权的实力缺乏以打败游牧政权的时分,使用漕运供给边防是可行的,而两边实力比照一旦产生有利于本身的改动,则凭借漕运自动出击便成为可行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