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几种选官制度?古代的选官制度是怎么发展的?

2021-01-04 05:31:20 作者: 历史上有几种

  魏晋南北朝之后,天下在隋朝又迎来新的一统,怎么选官,利于人才为朝廷所用成为隋朝帝王不得不考虑之事,隋朝在借鉴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推出科举制的原型来查核人才,终究在唐朝之时科举制成形。从唐朝开端到清朝晚期的一千三百多年,每个朝代都以科举制的方法来选拔人才,以明清为例,科举分五个等级即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越往上享用的福利待遇也愈加的丰盛。

image.png

  科举制的推广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独占, 使得更多阶层的人才可为朝廷所用,比较于之前的几种选官准则,科举制则显得愈加公正。正如钱穆先生所言:“一项好的准则若能持久永久好下去,便将使政治窒息。”科举制也是如此。科举制开展到后期坏处亦开端闪现,比方推广专为考试的八股文导致选拔的人才缺少创新和进取精神,许多常识分子的思维被捆绑。尽管科举制破除了门阀政治,但师门裙带关系仍旧存在,官官相护,拉帮结派的现象时有发生。

  清朝晚期跟着西方思维的涌入,科举准则越来越显得跟不上年代的开展,尤其在清朝推广新政后,科举尤为显得方枘圆凿,终究在袁世凯、张之洞的请奏下,光绪帝下诏废止科举制,开端在全国推广书院教育。

image.png

  从先秦开端的世官制到两汉的察举制再到魏晋南北朝推广的九品中正制终究再到隋唐开端的科举制,古代的选官准则尽管在改动,但有一个中心没有改动,那便是在遍及常识之余尽可能地拉拢人才为朝廷所用,正如文章最初所说到的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种思维早已经过耳濡目染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