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史!蝗灾为何频繁发生?

2021-01-01 06:05:24 作者: 中国历史上的

  而到了明清时期,跟着豆类、油菜、荞麦、粟等农作物在南边的广泛推行,尤其是地理大发现今后,从美洲引进的玉米、甘薯等作物,加大了江南山区旱地的的开发,这就为蝗虫的产卵和孵化、迸发供给了广泛的农业根底。

  在这种蝗灾暴虐的布景下,南宋民众乃至将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刘琦推重为驱蝗神,其时,刘琦曾经在江淮区域一带管理蝗灾有功,后来在宋理宗时,南宋官方将刘琦封为“扬威侯天曹猛将之神”,尔后,江淮民众开端广泛建立刘猛将军庙,而刘猛将军庙的散布,也反映了蝗灾在南宋时期,开端在南边的频频呈现。

  虽然在两宋时期蝗灾愈加密布迸发,但两宋的灭蝗举动和财务支撑,也使得蝗灾在宋代能得到大体的操控,其间宋孝宗更是在淳熙九年(1183年)公布了我国前史上的第一部捕蝗法,并出资鼓舞民众灭蝗,关于捕蝗和灭蝗不力的官员还要追责。

image.png

  好像前面所述,西晋和唐朝的消亡,也与其时的朝政紊乱、关于水旱蝗灾等自然灾祸的无力处理或处理不力有严峻联系,而这种自然灾祸链形成的因果循环,也使得西晋和唐朝受到了后边引起的外族侵略和农民起义等愈加严峻的暴击,然后加快了朝代的消亡,在这方面,元朝再次重蹈了前史的覆辙。

  据史书记载,元朝从中统三年(1262年,其时南宋还未消亡),到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共103年间,共有66年产生蝗灾,其间每1.56年就迸发一次蝗灾,频率之密,也使得大众长时间处于艰难困苦之中。

  就在元朝消亡前九年的至正十九年(1359年),其时元朝内部从南到北更是稀有十个州县同时产生蝗灾,史书记载,其时处处“皆蝗,食禾稼草木俱尽,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填坑堑皆盈。饥民扑蝗认为食,或曝干而积之,又罄则人相食。”

  虽然蝗灾现已到了导致大众“人相食”的境地,但崇奉“天命主义”的元朝控制阶级却听任蝗灾不管不顾,与此前汉人持大约相同的“天谴说”,认为蝗灾是上天对逆民的赏罚,而元顺帝除了公布下罪己诏妄图请求上苍“消灾流亡”外,根本没有什么救灾行动,这就使得各地愈加烽烟四起,终究导致明军于1368年霸占大都(北京),元朝实力仓惶北遁。

  5

  而明朝终究的消亡,也与蝗灾休戚相关。

  在明朝一共276年前史中(1368-1644年),有记载的蝗灾共71次,均匀每3.8年迸发一次,虽然总数上看,明朝蝗灾的迸发密度好像比元朝略低,可是有目共睹的是,明代的蝗灾很杰出的特色,便是比年迸发,其间接连三年及以上的蝗灾合计有4回23次,占蝗灾迸发总数32.39%,将近三分之一。

  到了明朝末年,有关蝗灾比年迸发的记载更是频频,其间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至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崇祯十年(1637年)至崇祯十四年(1641年),更是迸发了两次接连五年以上的特大蝗灾,而这种比年频发的蝗灾,也行将成为炸毁大明帝国的终究一根稻草。

  而在蝗灾比年迸发的背面,则是在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执政的17年间(1628-1644年),大明帝国内部居然接连产生了14次特大干旱,致使各地“饿殍遍野”“人相食”的记载不停于书,在这种明末气候骤变、小冰期突击导致旱灾、蝗灾频发的布景下,农民起义首要在环境生态最为软弱、受灾最为严峻的陕北区域迸发,其时陕北区域的大众遍及观念便是:

  “死于饥与死于盗等耳!与其坐而饥死,何若为盗而死,犹得为饱鬼也!”

image.png

  但农民起义在蝗灾最为严峻的陕北首要迸发后,先是高迎祥在1636年被明军名将孙传庭所杀,到了1637年,李自成也被洪承畴、孙传庭统帅的明军击退,致使李自成只能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逃生,因为明军强悍,致使李自成一度在山中娶妻生子、想着流亡度日。

  但前史和蝗灾再次给了李自成时机。

  到了1640年,其时,千年一遇的大旱灾和大蝗灾突击了整个大明帝国,致使整个大明帝国北部从东到西处处饿殍遍野,“两畿、山东、河南、山陕旱、蝗,人相食”,在这种情况下,幸运不死的李自成又趁着明军主力进入四川追缴张献忠之际,趁机进入河南募兵,因为其时整个华夏区域处处是千年奇旱和蝗虫啃噬,生计无着的老大众所以蜂拥跟着李自成起事,“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停,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行扑”,然后使得三年前只剩下17人流亡的李自成得以敏捷重整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