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妈祖”到底是谁?

2020-12-22 09:57:03 作者: 中国首个信俗

  从“辅国”到“护圣”,改变在于妈祖的护佑从海洋航运扩展至内河漕运,这一改变充分和扩展了妈祖信俗的内在中心和传达规划。

  “庇民”:尊重生命的“天后”

  事实上,“庇民”代表了妈祖的成熟期。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树立的朝代,对汉族的民间崇奉坚持宽恕大度的情绪。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朝廷封谥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这一封号阐明妈祖现已提升至与天主同级的神祗,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重要性清楚明了。之所以清朝对妈祖大举封赏,是因为对她很多传说的必定和奖励。传说妈祖曾“化草救商”,协助遇险船舶转危为安。她在夜里“焚屋引航”,为迷航的外国船舶指引航向。妈祖21岁时,莆田大旱,她“祈雨济民”。妈祖扶危济困的传说不胜枚举。

  清朝使用妈祖对生命的尊重和救助,竭力保护和宣扬妈祖的形象,既刻画了本身亲政爱民的环境,又能撮合汉族的民意,起到一箭双雕的意图。正因如此,清朝共封赐妈祖14次,仅咸丰一朝就封了5次,受封次数和宋朝相等。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朝廷颁发妈祖的谥号多达64个字,是其他诸神不行比较的。清朝将妈祖祭祀列入国家祀典,命当地官进行与文圣孔子、武圣关公平等规划的春秋谕祭,可见妈祖得到了适当高的待遇。“庇民”实质上是妈祖关心生命的会集反响,也是妈祖坚持旺盛生命力的不竭动力。

image.png

  妈祖的三大圣迹,不只代表了她的首要成果,仍是妈祖信俗发展壮大的改变轨道。简而言之,妈祖是传统海洋文明的化身。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明遗产,成为我国首个信俗类国际遗产。

  现在,妈祖信俗广泛全国际45个国家,妈祖庙超越5000座,信众超越3亿人,成为东南滨海、港澳台和东南亚首要信俗之一。跟着妈祖信俗的传达推行,与其相关的宗教、文明、旅行等方兴未已,历久弥新。未来,对妈祖的崇拜还将继续。